在星期二下午收盤後,阿里巴巴宣布了一項市場振奮的重組計劃,與當天早上外國媒體報導的“馬雲拒絕回國”完全相反。重組消息對股價極度利好,而拒絕回國則對股價極度不利。
在阿里巴巴於港交所發布重組消息前2小時,我在當天文章中闡述了外國媒體報導的“據說”信息,他們目的是讓大眾朝這個利淡方向思考並作出相應的投資決策。前一天星期一股價最高達到89.95,而星期二“據說”報道使股價最低壓至83.30,相差近7%。外資渴望股價下跌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希望以更低價格購買股票,並為手中的空頭位爭取更有利的平倉條件。
當大眾對股票失去信心並在恐慌中出售時,外資會接手購買並平倉以獲利。事實上,僅僅相差一天,在重組消息刺激下,股價一路飆升至98,與“據說”時相差18%。這份“據說”報道的發佈時機恰到好處,為空頭倉位提供了一個緊急逃生門。
根據南華早報在星期二中午發佈馬雲在星期一身處杭州的照片, 清楚說明外國媒體報道“馬雲拒絕回國”是假消息。 請緊記,外國傳媒巧用“據說”, 它是不需要附上任何責任的。
我們投資絕不能倚靠任何”據說“的報導或消息來做決定, 思考的過程也不能受它的影響。 根據經驗,90%以上媒體沒有明確說明出處的”據說“是毫無價值的。 絕大部份背後也有其目的, 一般是市場上有某些人,想透過媒體,引導相信消息的人進行一致行動, 從而獲得巨大利益。
問題在於,當前資訊發達至極,我們的手機每天收到數百條消息,而這些訊息大多經過包裝,使我們難以分辨何謂“事實”。對此進行一一核實或詳細閱讀並不容易。因此,當大多數人進行投資時,更容易受到偏見或誤判的影響,進而出現連鎖式的非理性行為。這正是當今市場波動劇烈的原因之一。
然而,這無疑是一個利好因素!市場中不理性投資者的增多,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對於那些願意耐心等待、具有高度理性及投資系統的投資者來說,將帶來大量的投資收益機會。
阿里巴巴 風采依舊
市場上大多數人對阿里巴巴宣布重組感到驚喜,許多大型機構紛紛將目標價提高至$200以上。然而對我來說,重組並無太大感覺。眾所周知,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裡,無論阿里巴巴經歷了多少風雨,我始終堅定地喜愛著它。我深信阿里巴巴的核心高價值一直未變,變的是市場的資金流向和投資者的心態,與公司本身價值的變化關係不大。
事實上,“重組”將業務分拆是阿里巴巴的核心戰略之一。早在2017年,執行長張勇在湖畔大學的演講中就提及了這一點,而馬雲在五六年前也強調過這一戰略。這正是阿里巴巴的DNA,讓公司能夠活到102歲的方法之一。他們的策略早已明確:適時合併,合久則分,分久必合,周而復始。阿里巴巴的核心文化就是要建立這種靈活性,以迎接未來百年的挑戰。他們長期研究的是如何讓分拆後的公司仍能保持合作的優勢,這樣具有遠見和策略部署的企業在中國實屬罕見。今天的分拆重組只是再次證明阿里巴巴一切依舊,一切都是按照長期策略來執行,改變的只是投資者。
市場上大部分分析師往往只關注最近一季或過去一年的營業額走勢,只看重眼前的數字來判斷企業價值。他們大多忽略了企業文化核心價值和管理層組成對企業長遠價值的重要影響。管理層和企業文化是盈利資產的根本,營運數據僅是結果。沒有長遠策略和優秀管理層的企業,即使在一兩年內盈利規模持續大幅攀升,但當規模達到一定水平或行業遇到瓶頸時,真正的考驗便隨之而來。
京東在2021年在國家反壟斷制度完善的過程中被大力吹捧, 所有業務幾乎是“照抄”阿里巴巴(就好像阿里巴巴星期二宣佈業務分拆後幾天,京東也巧合地兩天後宣布打算推出類似的分拆方案)。然而,業務和財策等許多可以模仿,但企業文化、管理層質素以及領導者的智慧卻無法複製,尤其是在經濟風暴來襲時。
從2022年1月到現在, 京東股價遠遠落後於阿里巴巴,相差近30%;而從2023年1月至今,阿里巴巴更是跑贏了近40%。即便是被市場譽為有能力挑戰淘寶天貓的拼多多,其股價自年初至今也出現下跌,被阿里巴巴超越近30%。阿里深諳中國國情,每一步都充滿智慧。過去兩年,他們知道何時配合,降低盈利,適度放緩野心,並保持低調(已在過去一年多次分享)。競爭對手固然有增長空間,但阿里巴巴在適當時機,必定會把握機會,再次發動引擎,繼續為實現百年基業而努力。
目前,阿里巴巴最大的盈利來源是淘寶網和天貓的商務平台,它們幾乎占據了整個中國網上零售市場的一半。憑借強大的現金流(賬戶現已累積5千億現金),阿里巴巴成功地支持了其他具有巨大盈利潛力的業務板塊。
雲端服務預計成為下一個最大的營利現金流貢獻者,這也解釋了為何馬雲在星期二的《南華早報》發布的照片裡正是與學校討論AI的影響情況。由於人工智能運算需要依賴雲端系統,這將帶動國內雲端服務的快速增長。CHATGPT在國外的應用已經開始加速這一增長趨勢。亞馬遜在全球雲端市場佔有34%的份額,帶來6400億港幣的營業額;微軟緊隨其後,市佔21%;Google排名第三,佔11%;而阿里巴巴排名第四,佔5%。市場預計全球雲端市場將以至少20%的速度增長,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增速將更快。
雲端服務已經積極發展了五年以上,並且已經實現了盈利(EBITA為正數),因此理應無需急迫募資。我認為最具募資需求和潛力的是阿里巴巴旗下的物流業務菜鳥。它擁有巨大的增長空間,但仍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去年,菜鳥在眾多業務部門中表現最為強勁,增長達到20%,營業額達到600億。而現在的菜鳥與馬雲在2018/19年提出的物流運輸願景和效率相比,菜鳥目前的規模和服務仍有不少差距。
當前市場氛圍並不是最理想的上市募資時機,全球風險依然很高,利率持續處於高位,科技股的估值不會過高。另外,由於目前市場資金相對緊張,阿里巴巴分拆業務後可能不會立刻將各業務上市。然而,隨著美國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有更大可能確認即將降息,是否在一年後的今天將有更多人討論阿里巴巴不同業務上市的可能性呢?
星級⭐️問與答
問:請問德意志銀行問題會否引發大型危機?
回覆:
雖然德意志銀行等大型銀行所面臨的問題可能令人擔憂,但在可預見的未來,這些問題不太可能引發重大的經濟危機。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和歐洲的中央銀行在應對金融危機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例如2008年的金融海嘯和2011年的歐洲債務危機。
經過這些危機,中央銀行已經吸取了教訓,並根據過去的經驗制定了應對策略。因此,相同的問題不太可能再次引發類似的經濟危機。央行已經為應對這些問題準備了多種解決方案。
過去十多年來,美國有數百家銀行倒閉,但這並未對金融市場造成重大震盪。央行通常只會對可能引發連鎖反應的銀行倒閉事件予以干預。其主要解決方法是促使健康的銀行收購危機中的銀行,或者先由央行提供擔保,再由其他同業收購。
然而,在進行拯救行動時,有一個重要前提:問題銀行的資產必須是優質的,不能是資不抵債。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時,由於其資產狀況極差,無人願意收購,而美國法律又不允許聯儲局拯救嚴重資不抵債的企業,最終導致了金融危機的爆發。
因此,在過去的十年中,美聯儲和歐洲央行非常重視對銀行資產安全性的監管。在沒有發生資不抵債欺詐事件的情況下,拯救問題銀行將會相對容易。所以,德意志銀行等大型銀行的問題在目前的金融監管體系下,不太可能引發新一輪的經濟危機。
👉🏻 請登入,這是追夢投資人會員專享的金牌🏅️精彩BLOG 詳細內容。
金牌投資錦囊1.0完整版,已上架!
「100%*投資失敗的人“死因” ,都與違反錦囊內的忠告有直接關係。」
* 數據根據過去20年與超過一千名投資者合作的經驗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