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與技術分析 不能混在一起使用(1/2)

黃智文
昨天說的例子說到一半,這位投資者根據自己反覆的計算,認為這一隻股票價值在$100左右。由於管理層失誤,市場對它非常失望,開始恐懼,股價持續下跌。這位投資者當股價跌到$30時買入。但當跌到$20的時候,眼見技術指標持續轉弱,有機會持續下跌,於是先行離場。根據價值投資理應在$20再買入,但卻根據技術指標先行沽出避一避風頭。股價往後下跌至$18元。

事實上這間企業擁有龐大的流動資產,管理層一直顯示非常強大的領導能力和執行能力,繼續用心為客戶服務,過去半年積極修正之前的錯誤。雖然固有業務有龐大競爭,但新業務發展非常迅速,而管理層眼見股價低迷,企業又擁有龐大現金,於是宣布進行大型回購計劃,並將旗下兩個業務分拆上市,同時也宣布獲得政府大型訂單。股價立刻飆升至25元。

在這個時候,短線技術指標轉強,但中線長線技術指標依然非常疲弱。投資者心想他是中長線投資的,想再觀察市場的變化,再加上之前20元沽出,現在高於這個價位,心中有點不爽。

由於市場對他的新業務非常樂觀,再加上原本業務亦都有改善跡象,資金持續流入這隻股票,股價升至$38。短線中線長線技術指標全面改善,這位投資者變得樂觀,傳媒當然也開始唱好,再加上仍低於他的估值,於是他再次在38元買入。

不幸的是,由於股價已升了非常多,開始有大量獲利沽盤,股價由$38元大幅下跌至$30元,短線技術指標全面轉弱,中線長線技術指標變得中性。股價然後維持橫向格局,並一步一步回落至$28元,中長線指標有跡象轉弱但未明確。投資者眼見這個情況開始擔心之前的升幅可能是虛火,有可能股價先再回落造成雙底再上升,於是又再根據技術指標沽出。

好遺憾的是,股價就在$28見底,然後持續攀升,然後整個下跌周期就此完結,不用一個月已回升至$40。

這個時刻,這位投資者雖然原本看中了這隻股票的前景,但卻虧損了20元,進退失據,雖然虧損不是很大,但浪費了大量時間。

如果他只採用價值投資法,在30元買入,又在20元買進股票,最後有盈利是30元。

如果他根據短線技術指標,理應在$25買入,在$30沽出,有$5利潤。

如果他根據中長線技術指標,理應在$38買入,也有$2利潤。

這位投資者由於已習慣經常使用,並認為這是最聰明的方法,因此這類情況經常發生,造成一直以來投資結果未如理想。

雖然以上只是一個例子,發生的形式每次都不一樣,但我就親眼見證很多這樣的交易,表面看似聰明,表面看似趨吉避凶,但到最後不是得啖笑就是虧損收場,10年下來得個吉。

要理解為什麼兩者不能混合使用在同一個交易非常容易,因為兩種方法原本的設計就不是用來互相彌補的。兩種方法當中看似不足的地方其實是整個策略的一部份,沒有這部份,是造就不了這個策略的成功。

道理就好像打仗的時候,有一對軍隊,你作為三軍總師令,請了兩個全城最出色的指揮官同時指揮一隊軍隊。一個指揮官最出名是在前方佈置大量士兵,後方佈置少量士兵,然後運用他最擅長的嚇敵的戰略取勝;另一名指揮官最出名的是在前方佈置少量士兵,後方佈置大量士兵,然後運用他最擅長的誘惑敵人方法取得勝利。單獨一個指揮官會成功,但兩個一起策略便會三不像,幾乎肯定會戰敗。

價值投資入市的時候,一般都是股價大跌,在這個情況一般技術走勢都是疲弱。很多時候股價在大幅下跌並買入後都會繼續跌,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此一般都是分段地買。正如股神巴菲特每次分段大額投資股票後或某一板塊後,極少已見底,股價有可能還會持續下跌。整個策略的關鍵除了投資的股票價錢遠低於價值外,還要看股價持續下跌的時候你有沒有因為暫時浮動虧損加大而中途離開,或有沒有再根據實際情況分段買入,心態必須是越下跌越開心,有價值的東西越買越平,人人都不識貨,只有少數的人包括你在累積有價值的東西。用這種方法的結果是當市場重新認定這個東西的價值,你的回報將會是非常龐大,折合每年回報率相當高,當然代價是等待和忍耐。價值投資的朋友絕不會在股票市場熱烘烘的時候投資,因此從來都不會高追,摸頂買入,這也是策略的重要構成一部份。

至於技術分析,整個理念完全不一樣。另外,究竟誰適合哪個方法呢?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以上兩樣明天再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