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才是真正主角!

黃智文

外國媒體在昨天早上發功,說:

據了解,中國政府一直試圖說服馬雲回國(即是他不在中國境內),以示政府對商界的支持,惟遭馬雲拒絕,表示自己已從公司退下來,並指未來會專注於研究農業技術,因此拒絕當局的邀請。

 

在之前多篇文章中,我提到外國媒體經常使用一些無法核實的言論或報導,對香港股票市場產生了影響。當資金流入香港時,這些媒體會發佈一些無法核實的好消息;相反,當資金持續流走時,這些媒體會發佈一些無法核實的壞消息,加速市場下跌。

 

每當發生這種情況時,香港媒體都會迅速跟進(昨天在20分鐘後轉載和發佈)。由於不同的本地媒體都在照抄同一個消息來源,人們會以為自己從不同的渠道獲得了消息。當人們在短時間內多次聽到同樣的消息時,往往會相信並影響他們的投資決策。

 

有深入研究馬雲和中國政府思維的朋友,看到昨天的報導內容後也會意識到99%是虛假消息。這個消息與馬雲一貫的思維相違背。當外國媒體編作這篇報導時,他們忽略了當今中國的現實情況,個人英雄崇拜主義已不再符合政治現實了。

 

當然,現在的中資媒體也不是省油的燈。阿里巴巴旗下的南華早報立即進行反擊,在昨天中午圖文並茂地說明馬雲早已回國,並在昨天早上參觀了他有份參與創建的杭州學院。這篇報導的明確目的是要粉碎外國媒體的據說報導。

 

作為投資者,我們應該相信哪一方報導呢? 

 

我認為重點不是相信與否,或相信哪一方的問題,因為這些事情的真相實際上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反映了市場這一刻喜歡看到什麼;而市場這一刻喜歡看到什麼,正正反映了外資在某一市場最近的部署,希望大眾相信什麼。

 

別忘記了,自己才是主角!


我特別喜歡彭博在上週六的報導標題:「Bank Chaos Test Traders Nerves and Rewards Those Doing Nothing。」這篇文章與我在上星期二分享的文章同出一轍,就是如果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完全建基於媒體報導,那麼投資者有很大的機會在過去兩週在較低水平賣出美股。

 

我做了統計,發現在SVB事故發生後的幾天內, 40YouTube及其他媒體報導中,有38個得出的結論分析是立即或即將發生金融海嘯2.0經濟股票危在旦夕。每一篇內容也會讓人感覺到驚心動魄,儘管絕大部份報道和分析都是流於非常表面,大部份根本對聯儲局,美國聯邦保險機制及功能,美國銀行業最新運作模式,以及2008年金融海嘯的歷史充滿了誤解。

 

當一般大眾投資者看到媒體不斷報導相同的負面內容,內心會感到擔心和恐慌,這種感受實在是非常正常的。 因此,他們可能會在恐慌中賣出股票,以讓自己感到舒適。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投資市場上,大眾輸錢是一個常態,而長期賺錢卻是罕見的。換句話說,當市場情緒受到影響時,投資者的決策往往會受到情緒的影響而偏離理性分析。

 

對我的了解,我認識的大部分專業投資者和富豪投資者在過去兩週沒有感到緊張或擔心。相反,喜歡短線交易的投資者更是抓住機會,在低位時買入了不少美股進行獲利操作。隨著美國國庫債券息口大幅下跌,許多富豪客戶因為早已持有大量高投資級別的美元債券(我在年初已分享過),因此做到了財息兼收!

 

大眾投資市場和專業投資者、富豪的投資世界的氣氛完全不同。大眾投資者常常感到恐慌和不安,而富豪投資者則能夠保持冷靜和輕鬆自在地面對市場波動。這與誰比誰聰明,誰比誰有實力完全沒有關係。我認為,最主要原因在於富豪投資者對自己的投資組合有著非常清晰的認識,對每一個投資決定都進行了嚴謹的考慮和通盤的計劃。他們通常不受媒體報道影響,不會盲目跟風買入或賣出金融資產。他們一般會有一套嚴謹的投資流程機制,這才能保證基於理性冷靜的分析,投資才能免於恐懼和貪婪的影響。

 

我在過去兩年經營社交媒體平台時,發現90%以上的投資者沒有一套完整的投資決定及管理制度。很多投資決策都是屬於衝動性質,缺乏全面的考慮和自我覺察。就像一位渴望增高的小朋友,聽了大人說喝鮮牛奶可以促進增高,卻沒有考慮到自己是否患有乳糖不耐症,導致每次喝牛奶都肚痛腹瀉,無法獲得增高效果。

 

在投資世界中,普遍大眾在思考投資決策時通常會把產品或工具的潛在回報等因素視為主角,並花費大量時間在這些因素上。因此,他們常常問的問題是「這支股票如何?它可以漲多少?」,卻忽略了是否符合自己的投資策略和大局。然而,當投資工具成為主角時,投資者很容易被牽著鼻子走。例如,當他們認為某支股票的潛在回報很高時,就會傾向於購買更多,最終可能會產生過度集中的風險,觸發清盤危機。


機構投資者、專業投資者、家族辦公室以及富豪投資者的觀點與一般大眾完全不同。他們認為自己才是永遠的主角,而任何投資工具只是永遠的配角。因此,他們會花很多時間深入了解自己,對自己的一切有非常高的清晰度。他們常問的問題是「我現在需要什麼?」、「什麼可以幫我達成目標?」等。當他們了解一個投資工具,例如可能在兩個月內上升30%,他們會查看個人投資策略IPS紀錄,並往往得出「我真的不需要」的結論。

星級⭐️問與答

 

問:

存款保障限額以上的資產如何獲得更好的保障?

 

答:

感謝您的提問。在香港,存款保障限額為500,000港幣,而在美國則為250,000美元。超出這些限額的存款將不再享有存款保障,因此資金規模較小的人可能會考慮將資金分散存入多家銀行以獲得全額保障。然而,對於一些較大型的企業或個人資金財富較大的人,這種方法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管理起來非常困難。難道億萬富豪會擁有過百個銀行帳戶嗎?

 

為了更好地理解存款的風險和回報,讓我們以香港為例。如果您在東亞銀行存放港幣1,000,000,那麼最終的500,000港幣是冒着香港存款保障基金的信貸風險,而另外的500,000則是冒着東亞銀行的信貸風險。香港存款保障基金是從外匯基金取得備用信貸,而特區政府本地貨幣的信貸評級為AA+。也就是說,您是冒着AA+評級的風險來賺取這500,000港幣的利息;另外的500,000則是冒着東亞銀行的信貸風險,而東亞銀行的信貸評級則為A-

 

如果您擔心東亞銀行的風險,您可以將500,000港幣轉換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債券。只要您的戶口不是貸款抵押戶口,您的整個投資組合實際上就是受到香港特區政府的全面保障,而不再是直接面對銀行的貸款風險。當然,有些人可能會選擇購買美國國庫債券(以美元計價),因為美國國庫和香港特區政府都是AA+的信貸評級,而且一般來說,它們的風險要比私人經營的企業低得多。

 

回想2009年至2011年期間,我為客戶做了很多類似的工作。儘管銀行的風險實際上非常低,但是對於那些擁有龐大家族或企業資金的人來說,避免一鋪清袋的風險可能也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在風高浪急的時期。

 

👉🏻 請登入,這是追夢投資人會員專享的金牌🏅️精彩BLOG 詳細內容。

金牌投資錦囊1.0完整版,已上架!

「100%*投資失敗的人“死因” ,都與違反錦囊內的忠告有直接關係。

* 數據根據過去20年與超過一千名投資者合作的經驗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