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股票成為股東 你除了等待 還可做什麼?

黃智文
對於交易員而言, 股票就像一件貨物, 低價買入高價賣出, 或高價借貨沽出, 低位補回。股票A、股票B、股票C與股票D其實沒有分別, 股票本身代表的業務如何, 與他沒有關係,這是一個最合理、甚至最專業的交易員角度。

作為長線投資者, 最終目的當然也是賺錢, 而要賺到錢, 他們願意等待。企業的業績持續向好, 經營持續進步, 盈利持續向上,中長線股價自然一步一步跟隨。大部份巨型家族辦公室、慈善基金、主權基金也採取這個方向,他們絕少/極少使用交易員交易方法,因為交易員的方法被視為炒賣,圖表技術分析一直都不會被這些機構認可為理性專業的投資策略。作為長線投資者,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一次性買入投資,若企業持續發展,投資者獲利可以是極之驚人。因此,他們特別喜愛鑽研他們目標企業的業務,每一個細節,甚至行業的變化,都非常在意。

股票對長線投資者而言並不是一個數字,而是實實在在的業務。過去10多20年,當你長線持有一些股票,而你又深入使用他的服務和產品,你會非常自然地對這間公司產生莫名的直覺,往往你都能比很多專家提早預視到這間公司的大勢是否繼續向上還是已成為明日黃花,從而作出判斷,這是否一個/仍是一個理想的投資。

這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因為當一間企業正式進入沒落階段, 又被大型基金認定, 增長動力在可見的將來都不會再出現, 甚至企業會持續萎縮, 他們便會持續離開, 再也不會回頭, 股票亦都會正式進入十分長期及不會逆轉得下跌階段。

因此, 作為一般長線投資者,必須比大型基金更早察覺到企業形勢的扭轉。我們當然沒法像很多對沖基金利用人造衛星,監察上市企業的出貨量從而估算他的盈利變化;我們也沒有網絡監察企業的 原材料供應商最新的供應量,從而估算企業的營運狀況;我們更沒有機會親自詢問企業的財務總監營運問題。同時,我們更不能倚賴傳媒的報道, 因爲這些資訊大型基金一般都在一個月前已經知道,因此一般都毫無價值。那麼,一般普通朋友如何做好呢?

過去經驗告訴我, 作為一般長線投資者, 最有效果就是親自深入使用和親自了解企業的產品和服務, 因為這個角度 一般基金很少使用, 他們既沒有這樣的時間,也沒有興趣。而投資者經過一個月至兩個月不停使用和了解這間企業後,就會非常自然從中產生對這間公司的直覺,就是十分有力的武器, 絕對有能力戰勝基金公司!

過去有效果的例子多的是, 包括匯豐銀行, 思捷環球, 香港電信等等。他們都在業務出現不能逆轉的衰落前, 作為資深客戶使用他們的服務和產品都會深深預見到。例如在2013年, 匯豐仍然在$90左右, 由於全球對 銀行大幅加強監管, 同時匯豐正面對無數的潛在大型罰款, 他們由積極開拓業務, 突然轉變為非常懼怕發展業務, 所有服務突然變得非常保守, 寧願不做生意, 也不想犯錯, 因此無論是企業開戶, 國內朋友開戶, 也非常困難, 更有很多帳戶無端被取消, 作為客戶深深感受到這種變化。另一方面,在銀行裏進行個人普通投資,突然需要不停做「水蛇春咁長」嘅風險評估,造成非常多投資不便。客戶經理由積極推介投資產品,突然大幅放慢腳步,並且出現驚驚青青的情況。而這個情況並不是只有自己,而是身邊的朋友也遇到這個情況。相信,一個平常人也能預期他的盈利和前景在可見的將來都是非常悲觀。當匯豐半年後這些情況反映在財務報表上, 很多基金 根據最新估值持續沽貨, 股價一步步下跌至2016年$49元。

思捷環球的產品設計及服務, 香港電信面對激烈競爭而採用不同型式的大幅減價等等, 你都能夠比基金公司更早察覺到問題,從而作出適當的投資決定。

作為長線投資者, 不停深入使用自己持股公司的產品和服務, 使投資變得更生活化, 令投資更加有趣。更重要的是,當你發覺你持有的公司業務持續發展,產品越來越進步,你又樂於推介他們的服務,你將會更有信心作更長線持有,不會被市場無謂的雜訊影響,最終獲得非常豐碩的回報。

到時人哋就會問,點解你咁叻可以楂呢隻股票咁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