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哪隻債券好?富豪們煩惱中!

黃智文
美國聯儲局一如市場預期加了0.75%。 絕大部份朋友都會從數字上看,說最近半年美國加息速度是過去幾十年來最快。而長期觀看我文章的朋友,也會明白我 一直的觀點是這次加息周期是幾十年來“最慢”的。 過去歷史從來沒有試過,像在2021年底那樣,企業盈利比經濟衰退前已經翻了2倍以上, 經濟增長達到爆發性的6%,失業率由高於14%失業率,回落到全民就業(低於4%), 而通脹已經高達5%-6%, 但竟然還沒有開始加息, 利息不只是在低水平,而是在0,還未計算當時繼續QE的影響。 通脹在2022年狂飆的情況任何人都能預見到。到現在九月份, 利率才正式高於上一個周期, 即是高於通脹與經濟在正常情況下平衡發展的水平(2.5%)。 由現在開始,利率水平才正式開始發揮真正補救作用。

聯儲局主席在會後回答記者問題時, 全力放鷹, 無論記者問任何問題, 包括就業, 住屋價格, 整體通脹, 經濟走勢, 無論相關指標正處於見頂, 橫行,還是下跌中, 一律都用非常鷹派的角度。 

例如就業, 儘管失業率已開始上升, 他說的角度卻是從人才需求依然遠高於供應這個角度來回答; 住屋, 儘管美國房地產價格開始回落, 而反映未來新屋動工量的Building Permit更在8月份大跌14%, 即代表了購買房地產需求正大幅冷卻(一般而言, 根據統計數據,美國的租金會走在樓價走勢的12-14個月後), 而主席把重點放在租金數據有機會未全面反應真實的強勁狀況(由於按揭息口持續大幅上升, 短線基本只會鼓勵更多人不買樓, 走去租樓, 這當然會搶高了租金); 當說到通脹形勢, 八月份他說非常高興見到七月份的通脹回落, 現在卻說他看不見通脹回落;當提到經濟增長, 5月至8月 他主力回應Soft landing 的可能性,  現在就說 “No one knows whether this process will lead to a recession or if so how significant that recession would be“代替, 即是說”鬼知加息會否或引致多長的嚴重經濟衰退咩!“, 擺出一副他不太在乎的感覺。

另外, 他預期未來兩次加息將會是0.75%和0.5%, 而聯儲局最新的利率點陣圖, 反映息口在2022年底是4.4%,2023年底是4.6%(中位數)。 他在六月份的點陣圖分別是2022年底利率是3.4%和2023年底是3.8%。在三月份他的點陣圖分別是2022年底利率是1.9%和2023年底是2.75%。 他的策略好明顯是每一次公布預期都會持續上升, 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 昨天的我打倒前天的我。 然後,他總是補多一句“點陣圖不是聯儲局的任何承諾。” 這些非常鷹的持續發展和變化, 為了什麼? 

這就是我在9月9日“投資美股好機遇,是今年還是明年?“的文中所說聯儲局想奪回利率走勢看法的主導權, 摧毁市場對通脹的預期的具體做法。

最近收到最多富豪Whatsapp問的問題, 一般都與股票無關。 差不多全線也是問關於買個別債券的問題。 因為大家都認同短期和長期息口在3.5%以上,債券的投資價值已持續出現。 

千萬別以買股票的角度來看買債券, 買個別債券是在你投入資金當刻已明確知道了您的回報。 而股票是在你投入資金當刻,您是不知道你將會是虧本還是盈利。 好像匯豐一張高評級債券2028年8月到期,債券收益率是接近6%(每年)。 只要投資者持有這債券到期, 即使影響它價格的5年期國庫債券息口再上,例如半年後市場上賣同一張債券的收益率是6.5%, 甚至是達到7%, 你最多是說“總之遲啲買啦, 咁樣就可以每年穩穩陣陣賺多啲” , 即是最多說賺錢賺少了。 但不會好像買股票般有機會說“哎呀, 股價跌咗, 輸咗錢”。 

聯儲局在九月開始實行第二階段量化緊縮, 聯儲局在回收國庫債券的資金比第一階段大一倍, 再加上短期息口持續急升, 聯儲局令市場普遍認為短期息口可以再持續上升, 讓計算出來的長息也要提升。 市場普遍在現階段預期美國經濟暫時不會出現大型衰退, 只是輕微衰退, 而最重要的是大家到現在還沒有信心通脹會回下來,因此10年期息口由6月份3.5%高位持續回落到8月2日的2.5%水平, 然後再次升到現在3.7%水平。 而下一個觸發回落的最大 可能就是對經濟收縮的重大恐懼和普遍看到通脹加速回落。 

正如之前討論過, 在短中線倉位的交易一般都會採用止賺/推單的方法, 避免交易由盈利變為虧損, 這是非常普通的交易策略。 但是當資產放在長線倉位, 做法和看法就完全不一樣。 尤其是債券類, 無論是否ETF或個別債券,在長線倉內我們看重的是現金流和它對整個投資組合抵禦風險的重大能力, 這只有在息口在相對高的時候的時候才會投資, 因為只有在這個時候他們才有功效。 

星期一我們再詳細探討。

金牌投資錦囊1.0完整版,已上架!

「100%*投資失敗的人“死因” ,都與違反錦囊內的忠告有直接關係。

* 數據根據過去20年與超過一千名投資者合作的經驗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