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量化緊縮 2018年已圓滿實行過

黃智文
聯儲局若縮表 資產會否崩盤?(下集)

感謝大家的支持,最近每天持續收到留言和私訊。 儘管我在整個行程沒有提供貼士, 非常多朋友憑着自己所學到的功夫,把握了投資機會;也有非常多因為看了我的分享對自己的策略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而沒有再出現以往被傳媒牽着鼻子走的情況, 不再像以往次次都在最低位沽出抱憾的情況; 更多朋友面對整個大市上落, 不再像以往擔驚受怕,抱着一個平常心冷靜應對和部署。

你自己懂得如何面對一個行情, 其實也代表你逐步有能力面對將來無數個大行情, 這些功夫是屬於你自己的, 不是屬於我。只有持續鍛鍊和學習(所有出色的交易員和價值投資者天天都在做), 你將來才有能力看見到,發現到, 把握到一連串、無數個只屬於你自己的過百萬, 甚至過千萬回報的投資機會。 純粹看貼士, 跟着買, 永遠永遠永遠鍛練不到真功夫,永遠只会賺粒糖輸間廠(浪費時間), 賺不了真正屬於你自己的大回報。

說回今天的主題。昨天說到, 有人會擔心,之前聯儲局推升了股票市場資產市場那麼多,若要斷藥,豈不是要把之前買下的資產沽出,股票市場即是會下跌一半?世事當然不會這樣簡單,不要忘記美國政府、聯儲局、投資者一直都是坐在同一條船,他們怎可能無端端刻意地將自己的船整沉?

聯儲局量化寬鬆政策是由當時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提出並執行, 他是專門研究美國上世紀大蕭條的時候頂級專家, 因此並不是由現任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設計和研發。 但是, 上一次的量化寬鬆政策最後退場, 即是斷藥部份, 正正就是鮑威爾親自主理和執行。 因此, 我們可以參考對上一個周期退市的時候大概的情況作為參考,也是非常合理的想法。

回顧歷史,在經歷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長期復甦之後,美聯儲於2017年6月宣佈了縮表,於2017年10月開始,並持續了近兩年,直到2019年7月。這一切都發生在2015年12月首次加息之後。

為了縮減資產負債表,美聯儲透過利用現在持有的證券(例如美國國庫債券)到期,從其資產負債表清除,而不是再投資本金或直接出售任何證券。當美聯儲手中的國庫債券到期時,財政部需向美聯儲""支付"" 現金找數。現金從何來?美聯儲把手上一直協助財政部持有的現金餘額減去, 這樣整個資產負債表便會減小。然後, 財政部為了履行自己的日常支出,財政部通過出售新債券來補充現金; 當銀行購買這些債券時,它們會減少準備金並從系統中抽走資金。 為使整個過程有秩序執行,資產負債表每月允許從資產負債表上 “減少”的證券的會有上限""。任何高於上限的金額都將被再投資。

根據對上一次的執行經驗, 美國聯儲局到最後縮錶的規模遠遠未達到2008-2015年量化寬鬆放大了的資產負債表規模, 即是有很大部份印了的鈔票, 最終是沒有收回的。聯儲局在2019年7月,縮錶暫停, 當時剛剛好是10年期美國國庫債券息率低於2年期美國國庫債券息。 看來當時聯儲局也明白衰退正在近在眉睫, 時機一到立刻救市!

加息和縮表理論上兩者都會大幅減少市場的流動性, 股票在這一個角度當然受到壓力; 但同一時間, 由於 美國企業在全球的競爭力持續提升, 盈利從各地源源不絕送回企業內, 企業通過大額回購股票把每股的價值大幅提升, 因此在整個過程中股票是比較波動但到最後升幅也是相當可觀。

美國在2015年中開始討論加息, 然後進入加息周期, 再進入縮表, 直至2019年7月,標普500指數由2100點上升至3100點, 上升了接近50%, 平均每年回報12.5%; 相比2008年-2014年全速量化寬鬆, 大額流動性湧入市場,每年平均回報達25% 低得多。 而相關波幅, 也是在討論加息,縮表的時候遠遠高於全速量化寬鬆的階段。

在2018年, 聯儲局正式啟動縮表行動後五個月, 標普500指數正式進入一整年有波幅沒有升幅的階段, 期間標普500由最高位回落接近20%。

雖然當年還有美國和朝鮮之間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美國退出伊朗核協定,美中貿易戰 等等的催化劑 而造成的影響, 但歸根究底最主要還是因為流動性大幅縮減而產生的重要影響有密切的關係。

現在2022年, 世界局勢更是變幻莫測, 俄羅斯烏克蘭戰事直接導致能源價格持續攀升, 商品相關的資源價格不停上漲, 通脹持續高企, 使面對剛剛經歷新冠肺炎疫情打擊的經濟增添不確定性。 若果全球經濟增長低迷, 而通脹持續上升, 金融貨幣政策將會受到重大考驗, 陷入進退兩難階段。 在這情況下,人便會避開風險, 繼而離開股票市場, 造成對美國股票的壓力。 因此若能源商品資源價格持續不停快速飆升, 這將會是重大風險。

話分兩頭, 我個人傾向相信能源價格即使在高位徘徊, 但隨着上年經濟基數較低的紅利即將消失, 經濟增長本身就不會太高速, 整體通脹理應不會持續飆升, 在此情況下美國聯儲局實在沒有必要進行過於強力的收水活動, 因此波幅是會比較大, 但出現崩盤的機會率也比較低。

總結而言,我依舊認為2022年美股回報有單位數的話, 我已經心滿意足了。
Created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