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回報未來兩年 回歸單位數非常沉悶的水平?

黃智文
經歷了過去3年牛市,很多近期投資美股朋友誤以為美國股票市場正常的回報是大約每年20%。這也可以理解,美股在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分別上升了+31% ,+18%, +22%; 相比起港股 同期分別上升13%, -1% 和-3%, 恒生指數的回報真的得啖笑!

有網民說其實港股有很多板塊同期遠遠拋離恒生指數, 只要選對板塊一樣能賺大錢! 當然, 無論任何市場都必然有跑贏大市的板塊。要知道, 主要指數上升, 即代表大部份大眾都能獲益, 大眾的財富都一起增長, 大家不用花費太大精力深入研究,也能獲取不錯的回報, 這樣在資本主義社會裏,就是真正的「共同富裕」。

相反,要專業地研究和分析, 才能找到脫穎而出的板塊獲利, 即代表大部份大眾都是失望的投資者,九成以上的一般市民真的比較困難有那麼專業的分析能力。香港普羅大眾投資強積金MPF很多都選擇跟蹤恒生指數,更有非常多穩健的普通市民選擇月供盈富基金2800.hk來累積財富,全都是以恒生指數為基礎,;而美國普羅大眾主要也是投資自己的指數S&P500 , 大家在無需投入任何時間進行投資分析、股票研究的前提下比較,投資回報可謂相距甚遠。

以2011年至2021年這十年計,當年香港普通市民投資一萬蚊於盈富基金,今天大約是一萬八千元;當年美國普通市民同樣投資一萬元於標普500ETF, 純粹跟蹤美國指數,今天是$45,000元。說到底, 中港股票始終都是新興市場股票, 資金分別來自世界兩大陣營,資本主義社會(外資)和社會主義社會(中國內地資金), 兩班朋友的思維和行動基本不同,你來我走,你走我來,你來我突然走,你走我瘋狂地來….造成市況極度波動,想深一層也是可以理解!

既然外在環境我們改變不了,香港恒生指數提供不了我們「共同富裕」,我們還是踏踏實實自己努力學習研究,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和組合,這樣才對得起我們自己辛苦搵回來的財富,對得起我們為財富犧牲了的寶貴青春。

說回美股的情況, 過去幾十年, 在未有量化寬鬆措施之前, 美股的平均回報其實每年大約在6至8%; 在2008年金融海嘯 之後, 美國大量印鈔, 聯儲局的 資產表大幅擴張數以倍計, 大部份閑置資金進入股票市場, 使股票市場在2014年尾結束印鈔前一直向好, 而美股平均回報當時那近五年平均每年達15%以上。

但當量化寬鬆在2015年正式完結並進入加息周期, 實體經濟持續吸納閑置資金來發展實質業務, 股票市場資金開始減少。美國在2017-2018開始討論及落實聯儲局縮減資產負債表,即從市場回收大量流動性 (即是所謂的收水),在這近四年間(2015-2018) ,美股平均回報急速下跌至只有7%一年.

今個周期與上一個周期不同的地方, 就是上一個周期政府要面對的是大眾對經濟的信心問題, 信心需要一步一步建立, 政策會透過循序漸進的方法推行, 預見性比較高! 但今個周期不同的地方, 就是今次與信心沒有太大關係, 純粹看疫情和病毒的發展情況。若疫苗和藥品確實可對付病毒, 企業和市民的信心可以一朝全部返來, 爭相投資和消費, 使金融政策收緊變得非常急速! 相反, 若情況依然反反覆覆, 相信連政府也不知道可再用什麼方法來持續刺激經濟!

以最新情況來看, 西方國家幾乎大部份已統一採用共同免疫策略, 只要打了針, 大部份人都能免除防疫限制, 使最大程度恢復經濟運行。若未來一兩個月, 這個政策並沒有帶來防疫挑戰, 西方國家經濟相信會在聖誕節前後急速反彈, 明年金融政策收緊速度可能再度加快,市場流動性有機會開始減少。

因此, 我個人預期美股大市未來兩年的回報將會大幅放緩, 返回一個正常水平,我自己絕對不會將預期回報定得太高, 而使自己最終失望。其實論指數, 如果不用特別分析和部署一年平均有6%-8%回報, 其實都不錯!

當然若我們要爭取更高的回報, 未來一兩年就真的要考真功夫,做好更仔細的研究和部署,冇得偷懶了。還是這一句,世上怎可能有不「勞」而獲的財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