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港股極度失望?問自己今年有否興奮過

黃智文
首先提一提大家,若你現在每天主要使用本地報價免費網站或APPs, 我真心強烈建議你逐步減少觀看,逐步花更多時間使用外國著名免費財經報價網站或Apps。因為你天天都會不停被本地網站發佈資訊影響,你的世界永遠只有香港股票和中國消息,你永遠只會研究本地股票和行情,永遠永遠走不出這個波動性極高的新興市場股票世界。這解釋了為什麼很多朋友做不了分散投資,因為你從來沒有收到這些資訊,誰會投資自己完全不了解又完全收不到的資訊的市場呢?只要天天看着外圍世界,你就會發覺這個投資世界天天都充滿機遇。另外當你明白外圍世界,你的宏觀想法就會得到擴闊,你就能用另一個角度觀看香港股票市場,你便更容易理解究竟發生什麼事。

昨天分享了我是如何觀看美元指數的趨勢。有興趣的朋友隨時可以去外國主流的免費報價平台觀看, 編號是DXY。

我一直認為,美元指數是其中一個資金流出流入香港股票市場的重要指標之一。資金持續離開,在下跌行情時1300隻有成交有波動的香港股票中,超過1100隻都是持續下跌的。

主要藍籌股持續下跌這是眾所周知的,而其中即使現在市場依然熱愛而有即時前景的板塊主題,例如太陽能相關板塊的其中最具實力代表信義玻璃信義光能,今年從高位已下跌50%,藥物開發生產商藥明生物也從高位下跌接近43%,連國內電動車代表比亞迪不到一個月內也下跌超過20%。我不是推介以上三間公司,而是給一些例子大家了解到,即使公司業務持續增長,繼續加大投入為未來盈利增長建立基礎,公司管治質素並沒有退步的情況下,相關板塊也是被認為相當具有前景的,股價也可以因為一些傳言或負面情緒而持續下跌,只是有些早一點下跌,有些遲一點才開始下跌,或跌得特別多還是跌得比較多的分別。更何況一些有政策不確定性的行業或較中性的板塊股票,他們的境況更是悽慘。這是非常典型的資金外流現象下的市況。

這1000多間很多股價從高位下跌接近一半或以上,你說這些大型上市公司是不是管理層做錯事,個個管理層都偷懶,間間公司對未來都沒有投入進行研發,沒有加強流程優化,沒有在行業低潮時進行整合或收購,沒有積極開拓市場發展業務?旗下的員工沒有工作,只在玩手機?相信大家心中有數,一切在於當下的市場情緒。很多公司主體沒變,業務沒有變,變的只在人心。

價值投資者就是把握人心的變化而獲得投資獲利機會,而技術交易員把握的是趨勢而獲取投資回報。

回想2020年尾,當美金持續下跌,外資持續流入香港,國內資金即使在比較緊絕的政策下(國內在2020年下半年因疫情已受控資金政策一早已收緊),見到香港股票市場持續攀升,他們一樣透過滬港通深港通持續流入香港。什麼特朗普推出對中國企業制裁政策,什麼美國持續收緊中國企業在美國開拓業務的限制,連中國政府在十月十一月講明會大幅對互聯網企業進行反壟斷監管,什麼國家持續收緊國內金融政策等等,都無阻港股持續大幅攀升,連無業績,完全虧損狀態的企業也能順利高盈率上市,恆指更突破30,000點。大眾眼中任何東西都是正面!坦白說,在2020年這些股票的管理層是否做得特別好?是否特別勤力?是否特別去開拓市場增加盈利?員工們免費加班,瞓身幫老闆工作?

當2021年美金轉變趨勢,市場資金不停溜走,所有人突然如夢初醒將本來已有的負面消息搬出來,然後再將這些負面消息不停研究討論發佈,外資撤離港股持續下跌,大陸資金見勢色唔對也含着淚離開。資金你走我走,整個市場都充滿着負面情緒,與上年180度改變,眼中任何事情都是負面的,最搞笑的是,2021年下半年國家金融政策更趨放鬆,還在早幾天開始減息,金融政策全力支持企業發展業務,而市場一樣以負面解釋。

第一批外資回來香港一般都在下跌行情近最後階段進行,這段時間一般都是大眾情緒非常低迷。而他們的進場基本很難發覺,(首先真正大戶會用VWAP的方法分攤接近一個星期至一個月來買貨以免影響股價,減少被人發覺的機會;另外很多也透過不同的證券行或銀行來買貨,然後再集合於某一帳戶內)一般當市場傳出這些消息的時候他們幾本已完成部署。當第一批外資完成回來,其他外資也見形勢轉變也會快速流入,而國內資金接着又會唔執輸地進入香港,市場又會變得非常樂觀,當你到時在猶豫是否追入的時候,行情早已上升到距離低為很遠的地方了。

當然若你認為香港現在與以前不一樣,外資不會重臨香港的話,也沒問題,不參與香港股票市場就是了。但是你必須要記着你今時今日這個觀點,切勿將來恒生指數上升至3萬點以上的時候,又來高追港股,接我們在低潮時買入的貨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