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清零是國策 為什麼中國那麼堅持?

黃智文
中國與西方國家民眾的消費習慣不一樣,例如美國,在2020年美國多個城市封城,不少經濟學家觀察到,美國人只是將整個消費延後,即是原本打算在消費市場消費$100,由於封城等等的因素,他們只是把這$100推遲,並持續累積。在解封的時候,這些消費力一次過釋放出來,因此美國消費市場在2021年以極速復甦。

相反,中國民眾完全不一樣。中國人傾向在這些情況下較大機會不是延後消費,而是取消消費。即是原本打算在消費市場消費$100,由於封城等等的因素,他們不是把這$100消費推遲,而是取消了這個消費想法。在解封的時候,消費市場並沒有如美國般爆發式上升。

因此,若中國出現不同城市持續封城的話,相關負面影響會比美國或歐洲城市對經濟的損害會更大。國家當然知道這個情況,所以現行的政策就是盡快在最早期找出病者,把它隔離。上海的情況就是隔離得太遲了。

昨天說到,動態清零是國家政策,這在國內政府層面上已多次說明絕不動搖。新變種病毒看來傳播力驚人,死亡率相對較低,為什麼國家要不惜代價把它清零?

中國國內要實行動態清零, 一直都不是一個”要與不要”的選項, 原因是他必須在現階段這樣做, 並且一定要堅持到底, 沒有別的選擇。
全球大部份地區都是實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很多時候都是以資本經濟先行。我們看見美國已是一個例子。新冠疫情爆發,特朗普政府好明顯是把經濟股票為政策實施的前提,直至到最後沒有辦法才勉強實施封城。結果,接近100萬人死亡。經濟雖然低迷,但股票持續攀升。當疫苗推出,疫情的死亡率開始下降,即使疫情持續肆虐,美國已急不及待重啟經濟。而到最後特朗普政府雖然在大選輸了,但是他的支持度和得票率其實只是些微落差,這正正反映了在西方社會的價值觀,看資本看經濟的重要性極高,即使防疫政策如何差勁如何令無數的生命死去影響也不太大。在韓國日本歐洲的情況也差不多。

始終在資本主義的經濟體,絕大部份的市場和社會運作都不是國家說了算,每一環節都牽涉到私有產權利益,自由經濟元素,每一個環節的人和企業都有權決定做與不做,一般當事人根據這個決定是否對自己的個人利益(包括人身自由)最大化而選擇做與不做,至於是否令整個社會得益這並不是個人考慮的主要因素。

中國是全世界大型經濟體當中唯一一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而不是實行資本主義。政府以至社會的運作主要都是以行政主導為管治核心。絕大部份的企業雖然在營運上有比較大的自主權,但必須要根據國家政策進行業務,國家政策的目的就是利用有型之手,令社會的運作更符合「平均」人民最大的利益,而純粹依靠市場自己調節的話時間會很長,而一般變化都是傾向令固有利益集團受益,而一般弱勢的人會持續維持弱勢,甚至更加弱勢。

在疫情期間,實行社會主義的中國,由於一切都是國家說了算,行政為主導,無論是動員力,企業和人民的配合,也是世上絕無僅有。國家一聲令下,中國立刻封城,所有單位個人全程配合,因此即使是第一代新冠肺炎殺傷力最強大的時候,中國很快便實現清零,並迅速啟動經濟,2020年中國是唯一一個主要經濟體依然錄得經濟增長的地方。試想想,在最初階段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接近5%-10%,若中國不是實行行政主導的政策,以一個發展中國家的醫療體系應對,死亡人數真的有機會過千萬,甚至過億,這肯定對國家造成摧毁性的災難。

疫情至今已接近兩年,全球疫苗面世也超過了一年,病毒變種了又變種,死亡率由之前沒有疫苗時5%-10%,大幅減至現在平均約低於1%。看似改善了很多(若以最嚴重的時候來比較)。但觀看最近期同樣是亞洲人的南韓情況,人口只有5000萬,現在(2022年3-4月數據),每天死於新冠肺炎疾病的人數也有300人,每天新增住院人數達1100人。

在醫療上中國比南韓落後,人口多28倍,8億4千萬人住在鄉郊。如中國與南韓一樣採用同一政策,以今時今日的數據參考估算,豈不是每天都有近一萬人死於新冠肺炎,新增三萬人需要住醫院。一年下來死亡人數當然不再是疫症爆發初期可能的規模,但也會有2-3百萬。中國過去多年每年平均正常死亡人數大約是1千萬人,即無端端多了30%,這對中國而言肯定不能接受,也相信是全國不能承受的痛。

西方國家、韓國日本新加坡等等地方,人家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樣樣都是私人利益掛帥、個人主義為前提下,在這個體系下人家得到了更多的私有利益;有得必有失,人家樣樣東西都要得到廣大人民的共識,正正因為如此,社會便容易失去了快速動員行動的能力。在抗疫上這個情況人人都見到,他們連是否需要戴口罩在也可持續爭拗,長期未能有共識。在西方社會,一直強調自由的重要性,個人權利的重要性,因此即使抗疫政策上出現嚴重滯後,社會付出尋重代價,但從各地的選舉上可以見到人們是非常理解有得必有失的道理。

在實行社會主義的中國,整個社會主義制度的長處之一就是國家的強大動員能力,國家政策絕對不會為短期的經濟利益個人利益而損害人民的長遠利益。寧願犧牲廣大人民性命,換取經濟更快速增長,這不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現在的科技發展財富實力經濟實力,絕對有能力承受間歇性地以圍堵政策達到清零的經濟壓力,以保障弱勢社群的生存。

相反若中國政府在這個制度下也保障不了弱勢社群的生命,反而因為經濟掛帥而使用西方的政策,那豈不是本質上已不再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心中必然會想,西方民眾所擁有的我們沒有,而生命同樣又得不到保障,那麼制度的優勝之處在哪兒?這絕對不是經濟問題,而是去到政治穩定層面上了。因此「清零」由始至終根本不是純科學問題,純粹疾病流行學問題,本身就是一種政治治國的大智慧。

因此,中國無論如何在世界衛生組織尚未定性新冠肺炎為風土病之前,一定會堅守清零政策,以保障廣大弱勢社群,保障人民的生命。這是除了從人民生命角度出發外,更是為了中國大局着想。
經濟放緩會否影響股票市場?在初期氣氛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在過去國家經濟非常好的時候又不見得中港股票市場一定升。若時間一到,全球資金要回流主要新興市場,市場要找藉口,例如估值低,最壞情況已過,寬鬆的金融政策等等,輕而易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