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一錘定音 港股未來

Jan 19 / 黃智文

根據《文匯報》的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月16日在一次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研討班上,詳細闡述了中國金融發展的道路。這一消息於1月17日在主要報章和全球媒體網絡上廣泛轉載,標題為「習近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同一天,港股開盤後大幅下跌,最多時下跌達671點,交易額從前一日的844億元增至1305億元,顯示出沉重的賣壓,交易量創下近期新高。


國內媒體對習主席的講話進行了重點概述,強調中國需要「強大的貨幣、強大的中央銀行、強大的金融機構、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強大的金融監管機構及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同時,報導還提到加強「金融監管」,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尤其是系統性風險,並強調通過擴大對外開放來增強國際競爭力。香港媒體認為,這對香港金融業是一個機遇,特別是在加強內地與海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提高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方面,這正是香港的強項,值得好好把握。


從中國大眾的角度來看,習主席的方針對於中國的長期經濟發展無疑是有利的。他強調了金融發展的八大原則,包括「堅持將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和「堅持將風險防控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這意味著未來中國金融發展的重點將是服務於實體經濟,並時刻防控金融風險,避免歷史上新興市場國家因金融風暴而摧毀經濟基礎的情況,這對於新興經濟體的長治久安至關重要。


可是,從外國投資者和資本家的角度來看,他們可能對習主席的方針感到不安。這是因為這些方針與他們長期以來的投資理念和風險評估標準(基於資本主義)完全不同。

Write your awesome label here.

第一:習主席此次強調的「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與西方金融模式有根本的區別。我們先說說什麼是西方金融模式的核心本質。習主席的講話並沒有詳細列明相關理念和定義。根據西方一直以來的普遍定義,西方金融模式的核心本質大致是:


  1. 資本主義基礎:西方金融模式深植於資本主義體系之中,以市場為基礎,追求資本積累和增值。
  2. 市場導向: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價格確定和風險管理中發揮核心作用。金融市場(如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是資本流動和投資決策的主要場所。
  3. 風險和回報的平衡:投資者和金融機構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也必須管理和承擔相應的風險。風險管理成為金融活動的關鍵部分。
  4. 創新與效率:西方金融模式鼓勵創新(如新的金融工具、新的融資方式),以提高市場效率和滿足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5. 法規和監管:法律框架和監管機構確保市場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同時防止金融欺詐和維護系統穩定。
  6. 全球化:西方金融模式強調跨國資本流動和國際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


從國際投資者的視角來看,他們對股票及其他金融資產的基本分析,往往依賴於一套特定的特徵。若一個市場的特性與這些標準有所偏差,那麼投資者就會尋求更高的風險溢價來抵消這種偏離帶來的潛在不確定性。例如,在美國市場,這些特徵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因此投資者通常願意為其股票支付高達22倍的預期市盈率。而在那些與這些核心特徵存在偏離的市場中,即便其盈利水平保持不變,投資者通常也只會出價較低的市盈率,以此來抵消更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第二:習主席還定義了「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其中包括「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和「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等原則。這些原則與傳統金融市場的「唯利是圖」、「急功近利」和「脫實向虛」的觀念截然不同。資本家們將資本投入金融市場,唯一的目的就是獲得利潤,並不會考慮其他因素。金融市場一直以來都是以「脫實向虛」為主,尤其是在科技公司集資階段。然而,當一個金融市場不再追求「唯利是圖」、「急功近利」和「脫實向虛」時,這無疑會保障金融市場不會出現任何金融風險,排除了歷史上許多金融危機對國家經濟造成的摧毁性影響,但對外國投資者來說則比較難以接受。


香港股票市場上升與下跌,一直以來都是由外資驅動,而現在的恒生指數中有70%的比重與中資背景的企業相關,與1997-2005年只有15%已不再相同。這些企業受國內金融政策的直接影響。香港股市與內地市場在過去兩年每天指數走勢的關聯度(Correlation)高達0.9,顯示出極高的相關性。隨著國內金融發展政策的確定,香港金融市場的大趨勢已經較為清晰:國內資金的參與度將逐步提升,而海外資金仍將回流香港,但將變得更加審慎。


根據官方的觀點,使用傳統資本主義市場的方法來估值中國企業似乎已經不太適宜。因此,若投資者仍對中港股市感興趣,他們應更加關注國內對金融資產的最新估值方法,因為這將對大型退休基金和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方向產生重大影響。在目前的趨勢下,這些方法著重於非單純利益驅動、避免急功近利和實際價值,這意味著未來國內資金可能更傾向於投資於那些穩定性較高的行業。這種偏好很可能與國際投資者的偏好有所不同。


新興市場往往伴隨著政策方向的波動和不可預測性。因此,全球的專業投資者通常不會將大部分財富投入中國或印度等新興市場股票,即便目前對印度市場看好。這是基於風險與回報管理的考量,旨在確保財富的穩定增長。正因如此, 眾所周知,我過去3年一直主張新興市場股票在投資組合中的比重不應超過20%,而大多數富豪和專業投資者的持股比例甚至更低。


我們不是中國國內投資者,我們不受制於中國國家外匯管制政策,因此儘管中港股市波動性依舊存在,這不應該對我們的整體財富增長/投資回報造成影響!


2024年全球金融市場潛藏著豐富的投資機會。作為香港人,我們擁有資金自由進出香港的便利,只要運用得當資本主義社會過去100年行之有效,經過無數人驗證的投資策略,就能夠捕捉到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各類的投資機會,分散風險並積極追求回報。


正如年初所述,儘管2023年中港股市經歷了大幅下跌,但許多投資銀行的富豪和專業投資者依然實現了財富(流動資產部分)的增長,範圍在+12%+39%之間。因此,對我們香港人來說,只要有策略,有投資系統,在投資多樣化的前提下,回報是得到了保障的。這是我們的福氣!

👉🏻 請登入,這是追夢投資人會員專享的金牌🏅️精彩BLOG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