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今明兩年 終會跑出嗎?

黃智文

許多投資者,無論是在零售銀行還是私人銀行,都非常喜歡投資股票掛鈎票據。這些工具的背後原理其實是賣出期權並收取期權金。在市場波動較大的時候,投資這些工具是最理想的。例如,三月初時 Vix 指數上升至接近 31 水平, 你會獲得非常豐厚的期權金條款。

然而,當市場相對平靜,波動性大幅降低時,例如目前 Vix 指數下跌至 17,這些投資工具便變得不那麼吸引人。這是因為在承擔同樣的風險下,所獲得的期權金卻大幅減少。

事實上,在這種時候,相對較理想的策略不是賣出期權,而是買入期權,因為成本已經大幅降低。對此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關注相關行情, 實際認識和了解相關行情, 即使你不投資,對加強你對市場的觸覺,絕對有幫助。

另外,請緊記,當你覺得最不需要保險的時候,保險一般是最便宜的;而當你急需保險時,往往已經是高昂的價格了。

港股今明兩年 終於會跑出嗎?

2023年第一季已經結束,我們在報章上每天都能看到對香港和中國經濟及股票市場的讚歌。自今年初以來,香港股票市場上漲了4.5%,終於扭轉了過去一兩年持續下跌的趨勢。

然而,與自己比較當然會感到欣慰。事實上,香港股票市場今年至今的表現,與在過去15年中,它有80-85%的機會表現落後於其他主要股票市場,這一特點並未改變。美國納斯達克指數年初至今上漲16%,法國上漲16%,歐洲Stoxx 50上漲15%,韓國上漲15%,德國上漲13%,台灣上漲13%,日本上漲10%,S&P 500上漲8.5%,甚至越南也上漲了7%。過去三年的表現,經歷新冠疫情、經濟復甦、俄烏戰爭等,香港股票市場仍是全球表現最差的,下跌了15%。美國、歐洲、日本、澳洲、紐西蘭、台灣、泰國和韓國,儘管在2022年回吐了不少,但回報仍在+50%至+100%之間。甚至受到制裁的俄羅斯也比香港市場表現好13%。

這一切並非偶然。回顧過去10年,恒生指數的年平均回報僅為2%。若以強積金恒生指數的月供形式,通過平均成本法進行每月投資10年,總回報竟然為-7.5%,年平均回報虧損0.75%。若從2000年開始月供投資23年,年總回報為+43%,即年回報僅+1.8%,遠低於美國國庫債券回報,但波動風險卻是國債的10-30倍。此外,其他國家主要股票市場的相對回報是香港的3-8倍。

我在之前的多篇文章中已詳細分享過這些情況。主要原因是恒生指數中中國企業的比重已從1997年的不到10%上升至2008年的60%,再到現在的85-90%。這些企業的成敗並非完全取決於企業營運效率,而與國家政策有非常直接的關係。企業盈利很多時候取決於國家政策的寬鬆或收緊。當一個行業達到高峰時,國家政策便會收緊;同樣地,當行業低迷時,國家政策則會放寬。因此,這種規則無法讓股票市場形成持續淘汰弱者、留下強者的競爭環境,無法使指數像其他主要股票市場般出現長期上升趨勢。

以上是中長線的形勢, 但是統計學上有mean reversion 均值回歸理論,當連續地回報遠低於平均數, 接着的回報會自然地走向另一邊, 令到長期整體回到達致平均數。正是由於香港股市已連續落後及十分差,未來一兩年出現特別好,甚至跑贏其他主要市場的機會 絕對存在, 至少過去15年的確如此。香港股市已經連續大幅下跌近兩年,並在2022年10月的14800點附近, 根據當時成交,下跌速度及各類型的指標,出現了真正的恐慌性拋售。經過這兩年多的時間,大量股票在低位已經轉手到實力更強的投資者。因此,現在持有港股的投資者實力遠比2021年和2022年要強。

儘管在今年外部事件可能導致香港股市下跌,但只要局勢稍有緩和,反彈力度很可能會更快且更強烈。此外,一旦外國資金因某些原因開始回流香港,國內資金也可能會跟風,屆時上升動力將非常強勁。

正如過去幾個月所分享,今年初國內經濟形勢較為緩慢,因此在今年剩下的時間以及明年,有很大機會推出更多刺激經濟措施。收緊性政策出台機會較低,國內媒體市場將充滿較多正面消息。現在,大家都在等待外國資金何時正式利用這些故事進行投資。截至目前,外資依然保持觀望,否則港股不會如此落後,市況還是屬於我在年初說的較大型的上落市,不是單邊市。

無論未來港股走勢如何,請千萬記住,我認為它不是可以買入後放入抽屜,等待幾十年價值上升的投資工具。到時可能會有大量新聞和媒體報導引誘你將所有資金投入香港股市, 最後會是越升越買, 越買越升, 媒體會加強吹捧, 直至你的最貪婪一面出現為止。現在可能看不到,但大部分人都很難避免, 面對如此的誘惑,非常困難拒絕。

因此,在這些事情真的發生之前,必須做好心理和財務規劃與準備。否則, 你只會像市場中95%的朋友一樣, 重複過去10多年一共出現了四次類似的情況, 他們沒有一個能夠真正把盈利袋穩, 大部份結果不是浪費了青春時間白做,就是輸到驚!

星級⭐️問與答

問:

你文章中提及美股在水緊的情況下,雖然出現加息尾升的時間,但市場其實在一個大缺水的情勢,年中到年尾可能出現引爆事件,那時美元可能會大幅上升。

想問一下,美債是否也因避險而有機會出現債價大幅反彈呢?

這些極波動因素,可能會觸發港股出現大跳水情況,我們在恒指現階段是否應提早對沖準備呢?

答:

如果相關避險情緒不是由擔心高通脹而引起的話,資金一般會湧入國庫債券避險。 簡單用最近的例子, 在三月初未發生SVB事件到正式出現危機感後, 美國國庫債券ETF 幾天內大幅抽升6-7%,而美股同期下跌6%,港股跌了10%, 這已說明你所說的假設關係是成立的。

至於"是否應提早對沖"這個問題,對於僅負責管理自己投資組合的投資者來說,可能覺得這是個簡單問題,答案僅有"應該"或"不應該"。然而,在長期管理投資組合並在不同周期面對各種投資者後,你會明白這其實是個複雜且沒有唯一答案的問題。根據經驗,面對此問題的100個不同投資者,若要獲得最大化回報,則有100個不同的答案。

"是否應提早對沖"這個問題背後包含了更多問題:

- 風險最終何時發生?

- 若發生,最終的波幅是多少?

- 會持續多久?

- 是先經歷大幅上升後才開始下跌,還是立即下跌,又或是橫行?

- 最後風險事件是否真的會發生?

- 如果對沖,應對沖多少?

- 是使用保險金對沖,還是減少持貨,利用期貨?

- 是否會重新買入?何時買入?

- 若風險未發生,該如何應對?

- 如何判斷風險是否已發生/尚未發生/不會發生?

不同人在同一問題下,為求最大化回報,決策將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無法在特定時間買回,他們不賣出反而更好,以免影響長期投資回報。對於帳戶裡極少港股的,現在可能是理想時機,逐步買入,否則可能遠遠落後市場回報。若持有的貨實在太多,當有波動可能出現壓力過大而Panic sell, 這些朋友就需要盡快一步一步減持。如此類推。

在面對不確定性時,管理投資組合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不確定性正是投資的本質。因此,您需要具備一套個人思考系統來回答相關問題。例如:

首先,您需要問自己:在中性預測環境下,我的投資組合的資產配置是什麼樣的?目前與這個中性預測的資產配置相比,我的投資組合有何差異?我對未來投資環境的預測與這個中性預設環境有多大的差距?

接著,根據您對環境預期的不同,評估您的投資組合分布是否需要上調或下調,以及調整的幅度應該是多少。最後,思考在哪些情況下您需要恢復到中性預測環境的資產配置。

通過這樣的思考過程,您可以更好地應對投資市場中的不確定性,並根據自己的預測和風險承受能力調整投資組合。


👉🏻 請登入,這是追夢投資人會員專享的金牌🏅️精彩BLOG 詳細內容。

金牌投資錦囊1.0完整版,已上架!

「100%*投資失敗的人“死因” ,都與違反錦囊內的忠告有直接關係。

* 數據根據過去20年與超過一千名投資者合作的經驗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