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型ETF可否長期持有?

黃智文
在7月9日恒生指數抵達我之前五月份訂好的買貨範圍時(26400-26800)當天中午前後,我發表「已進入目標範圍 我今天買貨了」。文中提及,除了我在之前短片入邊提出的所有股票都有買入外(除新鴻基未到價當天沒買外),還說到我買入了7226(南方恒生科技指數每日表現兩倍ETF) 。有很多精明的網民都有問我,槓桿型ETF不是只作為短線工具嗎?

根據這麼多年的觀察和實際買賣操作,一般看淡的ETF無論槓桿與否都不能長期持有,因為看淡的ETF內裏的結構無論是什麼衍生工具,基本原理大致都是與借貨沽空有關係。借貨沽空的成本一般都高,很多時候更是非常高,因此累積下來與指數的跟蹤誤差一般相當大,再加上大部份大市股票類資產長線都是向上為主,因此這類ETF(無論是否槓桿類型與否)一般適合比較短線使用。

至於看升的ETF, 由於槓桿類型ETF牽涉到衍生工具的使用,因此整體ETF每年管理費和相關開支遠高於普通ETF。比如跟蹤美國科技指數沒槓桿的ETF QQQ, 一年的管理開支大約0.2%,但是兩倍科技股指數表現的Proshare ultra QQQ 的管理費和相關開支是0.99%,相差很多倍。但是這不代表不適合長線擁有。內含冇槓桿的QQQ, 2016 年7月5日(5年前)價格是110,2021年7月9日是363,升了230%;2x 表現科技股指數proshare Ultra QQQ,2016 年7月5日(5年前) 是9.4,2021年7月9日是75.25, 升了700%. 你會發覺2x ETF 長線是高於兩倍的回報,這個就是因為內含槓桿後的復式回報的效果。當然,如果ETF背後的資產並不是長期比較大的升值,而是打橫行,冇乜波幅,或升幅比較低的,長線當然會受管理費的蠶食造成回報可能會落後。

另一方面也要看是那一間發行商和跟蹤的指數是否已經很成熟。差的發行商比較容易出現指數跟蹤錯誤,或使用不恰當的衍生工具造成支出大增或跟蹤失誤。以7226為例,它在2020年至2021年初的跟蹤誤差相當大,相信與恒生科技指數並未成熟,市場提供的衍生工具作對沖用途比較少,造成這個情況。但在最近五個月誤差幾乎沒有了,相信運行已成熟,因此我選擇他作為中線持有。

至於選擇一倍兩倍甚至三倍ETF,當然完全視乎個人喜好和風險承受程度,沒有說那個特別好。而選擇盡量都選擇名牌及成交比較多的,尤其是香港,因為過去實在發生太多因成交太低而發行商決定玩玩下唔玩的例子。呢一點大家都要注意。

想提一提大家,如大家在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留言分享後,有人回覆邀請你入群/加line等說老師會提供資訊,切勿相信,這不是我。

另外,我所主持的平台及發表的內容不會為任何第三方的產品/平台進行推介及賣任何廣告,敬請各證券公司/產品平台的業務拓展代表不用與我聯絡。由於每天接收到很多相關查詢,未能逐一回覆,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