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鑾雄記招 公開投資思維

Nov 14 / 黃智文

劉鑾雄記招 公開投資思維

今天早上如常5:30起來跑步,發覺天氣明顯涼了很多,記得各位早上返工或出去飲茶著多件衫,保重身體。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之前公布暫停加息後,說明經濟增長現在高於潛在水平,因此證明之前加息是好合適的決定,並且相信會維持高息一段時間。及後他再強調,如果有需要聯儲局毫不猶豫會繼續加息。看似簡單的一段會後聲明,其實已確認了我們在2023年第一季、第二季和第三季都處於同一個投資季節,吻合過去30年經歷的投資周期季節變化應有的時長,而實時的前瞻性訊號出現了最新一盞紅燈,因此理解投資周期的學員,要有心理準備在2024年初迎接周期的變化。


在過去兩個星期,我花了大量時間做功課整合我的經驗及市場數據研究結果,向學員引證富豪和機構投資者一直長期沿用的宏觀投資季節週期學的高度有效性, 示範富豪如何根據它來進行動態資產配置長期獲利時,證明了過去50年,我們總共經歷了33個投資周期季節,每一次季節的變化都必然出現重複的巨大投資機會,每次重複度近乎百分百,因此觀察投資周期季節變化一直是投資決策的核心,這解釋了為什麼專業投資者和富豪永遠都是輕鬆跑贏散戶投資者,因為散戶投資者一直每天也在關心很多雜音,他們根本不知道要看甚麼重點。 明明要看的就在眼前, 專業投資者看到看明白了,而散戶看到也不知道自己看到了。


說到富豪投資的方法, 過去親眼見證大量富豪投資的方法, 儘管喜好和工具各有不同, 但核心思維其實每一位都非常相似,劉鑾雄記招正好提供了示範。


根據福布斯最新估計,劉鑾雄實際擁有(包括已分配)資產達港幣1030億,它舉辦的記招當然成為城中熱話。富豪做每件事都有背後的原因, 絕不會浪費光陰做一些無意義的事。他這次舉行的目的就是要維護他現在的財富繼承人的合法權益。儘管財富已經分配給他想分配的人,但是始終依然有重大風險,唯一最保障的就是長期在媒體上說明他對某些潛在遺產威脅者的負面態度,這是一最有力的證據,證明他一直都清醒,而財富分配一直都是他個人清晰的意願,每一次出來記招都證明他的最新意願並沒有修改。


他在記者招待會中說的家事我們當然不談,我們也沒有太大興趣,然而他所分享的投資理念,絕對值得參考。因為他所說的正正就是我過去接觸大量富豪如同一切的觀點。他在記者招待會中,我認為有五點是值得大家心思。


關於不同時空的金錢價值


劉鑾雄說今日香港經濟不好時,10億很多錢,但是在五年前即2018年市道好好的時候,10億就不是很多錢的事情,當時普普通通隨便的豪宅都已經是好幾億。同樣的錢,不同環境不同時空,完全不一樣。


這一點帶出很多富豪重要的投資思維,就是財富是相對的,不是論絕對值。儘管市道不好,大部份人的財富減少了,但是只要你的減少幅度遠遠低於大部份人的幅度,你就能夠買到更多的資產,你一樣是富有。相反,儘管你的財富在市道很旺的時候增加了,但如果這個幅度遠低於其他人,你可能一樣屬於窮困。所以自己的財富升跌不是重點,重點在於相對這個社會和大部份的人究竟自己的規模財富升幅如何才是關鍵。


關於投資失利的責任


恆大讓他虧損了數以百億元,記者問他有沒有埋怨恆大主席許家印。劉鑾雄先生說從來都沒有,只是埋怨自己沒有聽太太的說話,早一點沽出。


對於投資虧損,富豪與大眾最大的不一樣,就是他知道這是個人決定,無論是買,還是賣,即使他有聽取及參考別人的意見,最終結果都是由自己一力承擔,從來不會埋怨別人。這是富豪核心的思維。就好像李嘉誠當年他的大仔李澤鉅被人擄走,他在訪問中也強調他沒有埋怨別人, 沒有埋怨綁匪,就是埋怨自己沒有想得周到給別人機會。往往就因為富豪將責任完全放在自己身上,因此他們會積極思考如何改善如何改進,避免同類事情再次發生。


投資擁有這個思維是非常重要的,投資虧損把責任推給投資經理或其他專家的人,我見證無數,這些人無論轉多少個經理或經紀,到最後投資結果都是一塌糊塗。 因為投資回報多與少,一直都是建基於自己的智慧和思考, 沒有這些工具, 這些財富到最終都不屬於你的。 因此把責任放在自己身上, 你才會不斷思考,想辦法如何提升自己的投資智慧, 反省自己的幼稚和無知, 到最終才能成為終極贏家。


這解釋了為什麼劉鑾雄即使是遇到虧損, 財富只是由最高峰期2019年的1300億下跌到1030億, 依然是全港富豪榜排第八。


星期五繼續。


星級⭐️問與答

問:瑞銀發表明年將減息兩厘以上, 你認為機會高嗎?


答:在思考利率走勢時,我們必須抓住核心思維,即聯邦儲備局基於經濟動力預期是否過強而進行加息或減息,以應對可能引起通脹的情況。


一直以來,大部份認為通脹將持續上升的人都是老一輩的經濟學家和分析師,他們嚴重低估了科技在我們當今世代幾乎掌控整個通脹走勢的重要性,這是通脹持續下降的根本因素。他們經常使用過去30多年的籠統圖表來解釋因為經濟蕭條和所謂的全球化所引起的通脹持續下降,現在全球化即將消失,因此通脹應繼續上升。


我理解他們的理論,同時我也發現大部分經濟學家和分析師對於科技發展對全球供應鏈、物流和生產信貸在過去20年中的巨大進步缺乏深刻理解。


很簡單,一個現實情況是,過去我們需要將一件貨物從中國大陸簡單物流到香港,至少需要五天,最低消費為100元。現在有了人工智能計算搬運貨物並整合大量不同的訂單運送,現在只需要兩天,同樣一件物品的集運費用降至6-10元。 這簡單的例子解釋了科技如何把效率持續提升, 在不同領域,把成本大幅而持續降低。


目前高利率的主要原因是疫情滯後的影響,而2021年-2022年 高通脹,主要是利潤率帶動, 絕非生產成本帶動, 因此明顯不是長期性。這世界在1995年後本來一直就不再存在高通脹的問題, 我認為長期高通脹問題早已死亡。而聯儲局從不傾向將利率提高到很高的水平,只有在經濟動力有機會高於可持續增長水平時才會提早進行提升。這就是2022年 大幅快速加息的背後原因。


隨着通脹一步一步回復正常,經濟動力在高息的情況下,一般會恢復至可持續增長的水平以下時,一步一步下調利率是很合理的預期。當然,除非經濟面臨重大衰退的威脅,否則一下子大幅減息的機率便不會太高。





👉🏻 請登入,這是追夢投資人會員專享的金牌🏅️精彩BLOG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