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指跌到幾時? 可從技術指標看一看(上集)

黃智文
(由於星期二有事情較繁忙, 因此今天一次過分享兩篇文章上集和下集, 敬請留意)

一般朋友現在問:幾時到底? 恒生指數/阿里巴巴/ 騰訊/ 京東/ 小米/ 美團 等等會跌到幾時? 跌夠未? 一問到這些問題, 即是問現有的下跌大型趨勢何時完結/完結了未? 這個與估值毫無關係,價值投資法回答不到你這個問題, 短線股票價格與估值的關係是0, 兩者完全沒有關係, 他的設計不是為你解答這個問題。世上只有技術分析才有機會回答到這個問題, 因為技術分析就是倚靠回答你這個問題而生, 儘管不是100%準確。

世上只有兩種主要投資武功在過去一百年被驗證有效的投資方法, 價值投資法和技術分析大法。

價值投資核心建基於股票價格與估值的差別, 一般需要花很長時間做功課。很多價值投資的信徒會認為技術分析的朋友屬於旁門左道, 急功近利, 沒有耐性,憑着一幅圖, 幾條線就能夠獲利, 是一種懶惰吹牛的妄想;

技術分析核心建基於訊號, 只看趨勢。技術分析信徒會覺得價值投資方法說什麼不要理會股價, 完全違背人性, 浪費時間,君子絕不應立危牆之下, 而是應要順勢而行,甚麼跌市買貨, 升市沽貨, 逆趨勢而行絕不是王道, 死了也不知甚麼事。

大型機構的投資, 包括政府主權基金, 家族基金, 慈善基金, 大部份互惠基金99% 都是採用價值投資法, 幾乎不可能有職員 拿着一幅圖跟老闆說着什麼指標,然後買入或沽出, 一切必須根據估值進行。 不同人進行估值的數值結果不會一樣, 但是一切總是有根有據, 符合大機構做決定必須百分百理性的原則。 當投資後, 就是等待和持續觀察。 股價不會因估值低而突然上升, 市場也不會理會你自己計的估值, 只有當市場喜歡它, 持續有買家比沽家心急才會持續攀升, 中長線股票價格才會就體現估值。當資產因各種市場因素沒能體現估值, 就會落後。由於基金投資者投資廣泛, 有些早年投資, 有些近年投資,整個投資組合一般波幅會較少, 回報比較穩定。

相反, 屬於大型對沖基金類別, 私人投資類別, 包括交易員, 會多採用技術分析協助進行長倉或短倉的操作。 操作很多時候都比較頻密, 槓桿策略在所難免。 由於建基於趨勢, 如長期單一趨勢, 獲利比較大, 但當趨勢變得不明確, 出現橫行, 假突破, 便會觸發多次的止損, 這情況便會出現連續虧損, 反而這個情況一般是回報是最差的時候。

我一直認為兩種方法其實就等於兩套武功, 少林對武當, 詠春對太極, 大家都犀利, 大家都有弱點, 否則那麼多年也不會存在於世上多人信奉。 但兩種武功並不能在對戰的時候, 同一時間混合使用。 即是說不能當進行單一打鬥的時候, 出拳就用武當, 收腿防守就用少林。 相信大家容易理解, 因為加在一起成為三不像, 一套武功任何一招式都是互相關係互相牽連有其連貫性的。
這解釋了我一直多次分享我兩個倉位一個短期(投資期9個月內 - 期貨, 上升/ 下跌ETF, 期權) 使用100%技術分析, 以價位來釐定止賺止損, 另外一個是長期倉(投資期 約一年以上 - 長線股票/ 指數ETF/ 收息債券/REITS/ 基金)使用100% 價值投資方法。 這樣的配置是經過長年觀察大量真實投資組合使用不同方法的表現和人在不同市況出現的不同心理因素,反覆長期測試,而得出來的策略。將來有機會再談。

為免誤解, 例如一月初我分享EMA800 EMA21 weekly一開始已說明這是技術分析, 信奉價值投資法的朋友可以跳過文章, 這是我短線倉內應用的其中一個指標。 說明在EMA 800 會出現反彈, 但這是屬於反彈還是見底在於能否正式站穩EMA21以上; 在一月初全線美國ETF 在短期倉內100% 變回現金的文章, 重點說明賣出是因為ETF 觸發止賺位, 趨勢逆轉,必須根據指標平倉, 把所有盈利落袋,不能等待。 以上這些說法都不會出現在處理長線倉位的文章內。 事實上, 美股之後回彈了一會,然後持續急跌。 當將來指標明確進入看淡趨勢的話, 便要進行看淡操作; 相反如指標趨勢在未來突然轉好, 可能又要買返。 一切根據圖表和指標, 不能無端端因為看好美股盈利預測或看淡美股盈利預測, 利用這些宏觀數據進行操作。

另一方面,當我自己在上年年尾分段買入阿里巴巴的時候, 2次文中已強調從技術分析股價並冇見底訊號, 清楚指出我買入是根據價值投資法進行, 放在長線倉內。 當然與長線投資其他個股一樣, 全部必須根據最基本的8/21 風險管理策略執行, 否則當真的出現好像教育股般滅門慘案, 我便會成為血案現場瞓在地上的一員了。
關於恆指跌到幾時? 利用常用的技術指標,我們一起從幾個角度來觀看他們的觀點:

陰陽燭的角度:

我在2021年初發表了兩個看頂看底的技術分析長期適用的工具-陰陽燭。 這是市場最常用的, 也是我進行短線交易的時候必會參考的工具。

用陰陽燭的方法來觀看恒生指數的話 ... (請觀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