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儲備,已跌至1997前?

Sep 13 / 黃智文

星期二我們說到, 香港特區政府在五年前(2019年)的今天擁有財政儲備達港幣1萬1千億,可以Full pay 兩個「明日大嶼」交椅洲人工島項目。然而,在經歷了社會運動及COVID後,今天只擁有財政儲備港幣5990億, 扣除在2021年至2023年發行了債券,政府向投資者借入1千6百億後,真正屬於政府的其實只有4314億, 即是說現在連一個人工島項目也Full pay不起。


當翻開庫務局 24年前的資料, 我們了解到特區政府在2000年7月時擁有4226億港元的現金儲備,當時的報告中明確指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目前無負債」。


驟眼看上去, 今天比當年多了88億。然而,不要忘記,2000年的一蚊雞怎能夠與現在的一蚊相比? 


在計算過香港特別行政區過去24年的通脹率之後,我們發現2000年的1港元,相當於今天的約1.4港元。換言之,2000年時的4226億港元現金儲備,相當於2024年6007億港元購買力。這意味著,今天特區政府的5990億財政儲備實際上已經低於2000年7月時當時擁有的4226億港元的購買力。


如上一段所述,扣除過去幾年政府向投資者借入的約1600億港元後,特區政府實際擁有的財政儲備僅剩下4314億港元,其購買力相當於1997年的3100億港元。值得注意的是,1997年特區政府的財政儲備已經超過4500億港元!


當我們仔細分析現時特區政府的儲備時,發現其中實際上包括了近600億港元的公務員退休金儲備。這部分資金並不能被政府自由用於日常開支,而是在政府無法從一般收入中支付公務員退休金時,用來支付相關費用的儲備金。此外,儲備數字還包括了232億港元的獎券基金,這部分資金的使用被限定為資助、貸款及預支款項,用於支持各種社會福利服務。再者,儲備中還包括了近3000億港元的土地基金,這部分資金僅限於未來投資之用,不得用於政府的日常開支。由此可見,特區政府能夠自由動用的儲備資本其實並不多。


回顧香港回歸後的時期,特區政府經歷了美國科技股泡沫破裂、美國經濟衰退及2003年的SARS疫情。當時,政府大幅增加公共支出,以協助社會和市民度過難關。在2001年至2003年間,政府總共錄得1651億港元的財政赤字,財政儲備由近4300億港元下降至2700億港元。正是因為我們早年積累了充足的儲備,未雨綢繆,才得以安然度過那次危機。到了2004年,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香港經濟亦開始恢復增長,當年財政盈餘已恢復至214億港元,2005年也達到140億港元。


2003年應對SARS疫情時所需的1651億港元,按今日的價值大約相當於2500億港元。至於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後,特區政府在2020年至2023年期間,總共錄得約3300億港元的赤字。因此,從這些經驗中我們可以推斷,若未來香港再次面臨重大經濟衝擊,政府可能需要約3000億港元來抵抗危機,以保障社會能夠恢復活力。


如果未來一兩年我們繼續面臨財政赤字,當未來面臨重大危機時,特區政府又怎能有足夠的「彈藥」來抵抗呢?我們必須明白,特區政府並非一個擁有主權的國家,其金融政策與美元掛鉤,並沒有太多調節的空間。特區政府也沒有實際的印鈔權,每一張港幣的背後都必須有相等價值的美元支持。


因此,我們的外匯儲備基金的可靠性完全依賴於全球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信心。這包括特區政府必須保持財政穩健,否則將損害市場對港元的信心。實際上,由於香港沒有外匯管制,所謂的數萬億外匯儲備隨時可能在一週內被兌換成美元並流出香港,這對國際投資者對港元的信心至關重要。


為了維持這種信心,如果特區政府在未來一年內未能改善財政狀況,它勢必會開始探討增加收入的方法,以符合《基本法》賦予的責任,即保持財政穩健和收支平衡。在香港向新經濟模式轉型的過程中,政府幾乎肯定無法等到經濟完全轉型而不面臨任何財政風險。今年年初財爺已經放風政府內部正不斷檢討稅收, 其中在1月6日港台節目被問及會否考慮資本增值稅的時候, 他說明資本增值稅是研究範圍之內,但要視乎該稅種對本港國際競爭力影響,以免「因加得減」。 頓時引起廣泛社會憂慮, 市場甚至有人說要把資本抽離香港,財爺見勢色唔對, 立刻果斷出來澄清現在這不是政府的選項。


他還明確表示不會考慮增加消費稅和離境稅,而對於個人入息稅和企業稅則需要考慮社會的承受能力和可能對競爭力的影響。究竟特區政府將如何解決或緩解這場財務風險,以免損害香港的根本利益?


我認為,最有可能的解決方案是從增加土地供應著手,加快土地開發和推出更多土地供應。目前樓價不是已經很低嗎?還加大供應? 這是從已擁有物業的人的角度來觀看。事實上,即使樓價已下跌了三成,香港在2024年依然位列全球最難負擔樓價第一名。因此,即使政府繼續賣地, 在普世的角度,這絕對不是賤賣土地。加快土地開發和降低土地拍賣底價,就可減少流標情況,不僅有助於緩解財政困境,還能滿足中央對特區政府解決住房這個深層次矛盾的政治任務。另外,中央已多次催促特區要進行全面改革, 配合國家發展。如果香港再次回到高地價政策,公眾依賴房地產炒作輕易致富,香港還有何動力推動改革?相信在美國開始減息周期後,當樓市活動稍有回暖,特區政府就會着手準備,其中包括與北部都會區相關的大型項目。 


在未來可能“海量”的供應的前提下, 我們已不能再依賴過去幾十年僅憑房地產便能致富的投資模式經營我們的財富,年青一代更要注意,要多加思考!


如果你對這篇文章的題目及內容感到興趣,想我在未來繼續分享及探討類似或相關議題,請點擊以下FacebookYouTube Logo 直達相關平台文章版面點讚,讓我知道。非常感謝你的參與及的支持!

 https://www.youtube.com/@chimanwongofficial/community
 https://www.facebook.com/dreamvestor


👉🏻 請登入,這是追夢投資人會員專享的金牌🏅️精彩BLOG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