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正進入關鍵時刻?

黃智文

星期二,我在國內和一位認識了十多年的舊客戶敘舊, 因此停刊了一天。這位朋友是一位典型的國內富豪,自己在國內經商,而他的太太和孩子都在澳洲生活。他是一位非常顧家的丈夫,多年來一直在努力保護他的家人和為他們奮鬥。

十年前,由於他的財產很大部分一直都投資在國內珠三角(現在改稱為大灣區)的房地產項目上,所以他的資產流動性一直相對十分低。他過去一直在擔心,如果他在國內不幸遭遇意外,他在澳洲的家人將會面臨重大流動性壓力。 他經常跟我說, 在國內無論資產有多少,由於國家實行外匯管制, 因此對海外的家人, 甚至對他自己來說, 到最後有可能無法動用, 很難作出預算。還記得,當我剛成為私人銀行家時,他是第一個向我投保大額人壽保險的客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第一句話就問:“我帳戶內的資產最多能投保多少?”這表明他非常關心並擔心他的家人。

多年未見,當再次見面時,我們談到了當年我為他設計 - “真係有咁筍,免費人壽保障計劃”, 他依然是津津樂道。由於當時大額保單本身價值的波動性很小,銀行的抵押率非常高(達到90%)。因此,我們把握當年美國持續進行量化寬鬆政策的周期,只使用他帳號上的美金50萬作為按金,以極低息貸款投保及投資於一系列, 通過我的詳細壓力測試,的高評級債券基金和海外直接債券的組合,透過獲得的穩定固定派息來持續支付保費,使他立即獲得保額達1億元的人壽保障, 立刻解決他一直以來的痛點。直到2017年,當他的項目資金回籠時,我們把這個債券組合拆除,並贖回了保單, 項目圓滿結束。在實際上沒有付出任何費用的情況下,他在期間長期獲得人壽保險保障, 使他可以專心在國內打拼, 扣除一切開支後,還額外獲得了債券投資回報。

以上做法雖然聽起來簡單,但實際上是牽涉到在不同期間內,轉換不同債券的到期日和板塊,動態管理平衡回報和風險。許多金融從業員在2014年以後也採用了類似的方法, 更成為行業的風氣,但大都沒有進行投資組合管理, 銷售了就算,也沒有理解量化緊縮息口走勢所造成的影響,只知道利用投資者的貪婪進行銷售,結果許多人在2018年債券波動市場中遭受到慘重損失。即使是同樣是貸款投資,甚至是投資於同一資產,只要沒有認清所處的投資周期,只看到他人的成功而盲目照搬別人的策略,最終結果當然失望。

這位朋友和其他老客戶一樣,在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看到長期利率持續攀升,大量投資了高評級直債和部分債券基金,現在正享受著輕鬆賺錢的美好時光。我說他真有眼光,他卻謙虛地回答,與我合作投資債券這麼多年,什麼是貴價、什麼是平價、何時必須離場、風險高峰期怎麼可能不懂呢?我們在歡笑聲中繼續享用貴州茅台及 湖南菜美食。

讓我們回到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話題...

昨天,中國公佈了通貨膨脹率僅為0.4%,與上個月的0.7%相比,持續下降的趨勢仍在延續。 正如我一兩個星期前分享, 這個情況屬於中國式奇蹟。此外,人民幣債券的收益率也繼續下降,呈現越來越陡峭的趨勢。所有10年期以下的人民幣債券的收益率都已經跌破了去年年底宣布取消動態清零的時候的水平, 即是說復常後的貸款利息,還要比復常前便宜。而人民幣依然相對疲弱,現在回跌到6.95水平。6.94-6.99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支撐位,這是取消動態清零消息後的長期整固水平,現在已經是幾個月來第四次測試這個支撐位。如果美元之後完成整固,人民幣在這水平便會較容易久守必失。

有人認為低通貨膨脹率是值得慶祝的,但現在國內面臨通縮的威脅(即通脹低於0)已經近在眼前。通縮是所有經濟體系的頭號敵人,比通貨膨脹更可怕,破壞性更強。雖然中國政府表示通貨膨脹率下降是因為去年的基數比較高,如果他們說的是已經復甦了一年半的美國,那我們可以理解,但是現在的中國正好處於取消動態清零之後的復甦期,企業在搶奪市場、開拓渠道,民眾在消費,這個時候的基數應該是比較高的。如果現在的基數仍然很低,那麼一旦離開復甦的相對紅利期, 豈不是更會出現通縮?而現在人民幣債券的收益率已經在提醒我們了。 當然, 中國政府絕對不會坐視不理, 與我在三月份分享的文章一致, 由於增長動力有機會不似預期,他必然會持續推出更多更有力的刺激措施,大家拭目以待!

與我之前對海外投資者的觀點預測非常吻合, 國外開始有大量經濟學家分析員看到最近的數據後,預測中國國內的經濟零售市道有機會越走越弱。昨天的數據證實了我在上週分享的看法,即中國有機會降低市場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這同時有利於降低全球對通貨膨脹的預期,並有機會把美債收益率慢慢推低。

除了上述原因外,美國經濟增長也正在減緩,通脹也同步持續下降。早在年初,我就預估4月初公佈的通脹數據將會受能源價格大幅下跌的影響而進一步下降,在年中前跌至4.5%/5%以下。前天,美國公佈的通脹數據僅為4.9%,正式低於5%。

而隨著美國中小型銀行因為債券投資組合不斷下跌而出現財務風險,存款人當然不用擔心,就像巴菲特所說,他打賭未來不會有人的存款因銀行出事而損失, 因此我一直堅信相關銀行業的風險可控, 蔓延成為危機的機會率極低,但作為中小銀行的股東,當然面臨風險。

聯邦準備委員會會採取針對管理不善且出現風險的銀行所用的方法, 過去幾十年都沒有變,就是使用資本主義社會最常用的方法,協助以低價賣出的方式轉讓銀行資產給大型銀行,因此每次最終受益的都是營運良好、具備規模和信譽良好的大型銀行,而相關出事的中小型銀行股東就會損失慘重。

這些中小地區性銀行在最近時刻, 為降低公司整體風險,一定會在貸款方面更加保守, 避免出事,而美國大部分內陸地區的經濟都高度依賴這些中小地區性銀行,因此可以預期美國經濟也會受到影響。正如所說的,水為財,美國內陸經濟欠缺銀行的水源,因此其動能也會減弱。儘管美國失業率只有3.4%,看起來經濟相當不錯,但低失業率並不一定代表經濟不會走下坡路。因為勞動力市場存在一個難以直接測量的問題,即恐懼。如果美國工人擔心失去工作,那麼預防性儲蓄將會增加,支出將會減少。如果市場對經濟增長有所擔憂,那麼就有可能先推低長息。

我會預期大家將會在媒體上看到更多對美國出現通縮危機擔憂的分享。

星級⭐️問與答

問:去年股市大跌,但低風險的美國政府債券也跌得很厲害。既然如此,投資債券帶來的潛在回報較少,為什麼還要冒這樣的風險呢?

回覆:

根據過去近一百年的歷史,即是由1928至今,2022年是唯一一年,在美國股市大跌接近20%的同時,10年期美國國債也出現了同步下跌近15%的情況,這種同步同樣惡劣表現是極其罕有的。機率只有1%。在正常的經濟環境下,債券,尤其是政府債券,通常可以達到避險的目的。 千萬別因為剛發生了一些只有1%機會出現的事情, 而忘記了餘下99% 機會率會出現些什麼,hit 中行為金融學上非常典型投資失敗其中的人類天性影響。

回顧去年政府債券大跌,看到一般人投資時,真的沒有仔細觀察,他們誤會了世上存在絕對的保證,因此沒有避開這次的大跌。就像水一樣,每個人都知道我們需要水,水是我們生命的源泉。但你不能只是因為看到水,就立刻認為它是必要的,就把它灌進身體內。我們必須清楚地瞭解,以上的聲明是關於常溫水的,而過於熱的水是不能飲用的。

在2022年初,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僅為1.3%,2021年為1%,2020年最低為0.33%,即10年回報分別只有13%,10%和3%,這些都是歷史新低。儘管美國國債沒有信貸風險,但是存在利率風險。儘管在正常情況下,利率風險通常較低,因為在過去幾十年每次加減息週期的利率變化不會在短期內發生太大的變化。但是在遇到百年未有的疫情襲擊時,人們首先出現了極度恐慌,將收益率推向接近零,使債券無法抵御利率風險,然後又推行另一個極端,擔心通貨膨脹失控,央行迅速加息,使大部分債券無法抵御利率風險,從而導致債券價格大幅下跌。

請記住,當去年10月10年期收益率上升至4.3%時,即10年回報率提高到43%,這種抵御利率風險的能力,當然遠遠高於只有13%,10%,和3%的情況。 同樣的東西, 不同的保證回報, 投資的風險,當然完全不一樣。

另外,值得一提, 債券組合是大部份投資組合必備的組成部份之一, 但加入投資組合的時候,也必須要利用常識/常理進行配置, 千萬不要為加入而加入, 難道當債券只有0.1%年回報也放進去嗎?

永遠緊記:

"We exclusively pursue intelligent risks to attain significant returns that truly matter!"

👉🏻 請登入,這是追夢投資人會員專享的金牌🏅️精彩BLOG 詳細內容。

金牌投資錦囊1.0完整版,已上架!

「100%*投資失敗的人“死因” ,都與違反錦囊內的忠告有直接關係。

* 數據根據過去20年與超過一千名投資者合作的經驗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