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脹 安全期漸過

黃智文

星期五說到,最近一個月美股強勢, 當中與大量科技股持續上升有直接關係, 而大部份其他板塊相對遠遠落後, 他們並不是股票市場上升的火車頭。


還記得之前說過美國股票的估值方程式嗎? 分子與盈利增長有關, 而利率走勢就與分母有關係。


【營利增長】

人工智能生成式ChatGTP 3.5 在去年11月推出,1-2月市場開始熱烈討論,三月ChatGTP 4.0正式推出,擁有語音及圖像分析生成功能,震驚全球,全球開始廣泛應用,分析師開始明白它的價值。相關技術結合現有科技公司產生協同效應, 包括晶片類股份,大幅提升科技企業盈利展望, 因此很多科技股估值的計算方程式中的分子數值大幅提升,由於預期利率走勢轉趨平穩,估值計算方程式的分母儘管維持高水平但增加速度有限, 因此讓整個估值數值上升, 這就是科技股指數背後大幅向好的邏輯。


由於人工智能產業對投資市場屬於新鮮事物,究竟它能為企業在未來能帶來多少利潤沒人能知道,市場針對這些議題一般傾向極度樂觀,利潤前景在大眾腦海裡屬於無限大,這讓我想起二千年科網股的情景,當年互聯網完全是新鮮事物, 科網股持續上升。儘管今時今日的確實現了當時很多人吹噓的願景,但真正成功等待到今時今日獲利的企業不多,盈利也少於當年所說的。


新型科技產業的誕生由最初推出,到最後獲得長遠成果路途崎嶇, 過程中會出現競爭對手, 競爭對手可以是更新型的科技, 也可以是來自其他行業,也可以是行業內部競爭, 也可以是自己被自己摧毁, 總之極少是一帆風順的。


更重要的是,新型科技產業的盈利並不是立即發生,也不是即將發生,而是較長遠的時期才有機會逐步實現。這樣基礎較為脆弱,市場對這樣的估值更見波動,更受市場情緒影響,因此投資者必須留意,絕不能麻木樂觀。


【通脹】

在年初具體分享了由於能源價格今年第二季開始將會成為通縮因素,美國標題通脹將會持續回落到4.5或以下。 事實上美國通脹由年初1月6.5%回落至六月份的4%, 市場在5月更曾出現預期即將減息的想法。 請留意, 能源價格的通縮效果在六月底基本完結, 相關影響轉為中性, 而進入第三季尾更有機會轉為正通脹因素。 因此未來幾個月內美國的工資增長租金增長新增職位等增長速度必須要加快冷卻, 否則通脹數值在第三季尾至第四季有機會出現較明顯反彈, 到年尾聖誕購物超級旺季時, 職位增長工資增長有機會更明顯, 市場對通脹反彈的擔憂有機會再次快速升溫。


預期這次實際通脹的反彈很難高於之前高峰(2022年6月CPI 9.1%),當中原因包括利率已從當時1.75%漲到現在的5.25%, 大部份投資者已不再急於投資, 輕鬆從銀行存款獲取相當吸引的回報, 這樣就已經大幅減低因投資需求而推動的通脹因素; 美國新房貸利率(30年期固定)由2022年初的3%,大幅上升至現在的6.8-7%, 大幅降低了購買房地產的誘因; 商業銀行信用卡利率由2022年14%大幅提升到2023年初的近21%, 預期最新數據會繼續上升, 大幅增加了購物貸款成本。聯邦儲備局持續進行大規模量化緊縮, 聯儲局資產負債表已經由2022年高峰近9萬億美元降到2023年6月底的8萬3千億美元,已下降了7千億美元, 並會持續下降, 這意味市場的資金正在逐步被收回。


現在美國的通脹主力推手是勞動市場, 特別是服務性行業的需求依然強勁, 再加上美國政府持續增加招聘搶人才, 這些都是直接或間接受到疫情時美國政府推出的刺激措施所影響。 依然強勁的就業市場支持了消費信心,暫時有能力抵禦增加了的利率開支成本。而過高的勞動力需求和相關成本從過去歷史而言需要一次中度的經濟衰退,才能快速扭轉局面。


市場現在對通脹的預期與去年底相比已形成強烈對比, 當時人人恐懼通脹, 現在大部份人已不太關注,80%投資者認為利率即將見頂, 減息只是時間問題。 一般市場氣氛逆轉,市場想法與之前預期不一樣,就會對市場造成較大的波幅及行情。


那麼我們應如何看待理解以上可能性?如何應對? 星期五繼續。


星級
⭐️問與答

問: 黃Sir,您有建議我們要找理財投資顧問,請問如何找到好的理財投資顧問呢?


答:作為一般投資者,我們所見的投資案例就只有自己的。無論賺錢或虧損,投資者很難判斷,那是技能驅動還是偶然。事實上,很多時候是偶然,但投資者常誤以為是自己的高超技能和策略。結果花很長時間,最後大敗,才恍然大悟。然後試圖調整策略,但結果只是重複同樣的過程。



理想的投資顧問需要具備許多條件,尤其是服務過許多客戶和歷經多個市場週期的,最為理想。因為他們通常能從經驗中,指出你看不到的盲點,引導你制定更符合自身情況和需要的整體策略。



但是,如我過去分享,任何人也不能過度依賴投資顧問。完全依賴是投資失敗的重要因素之一。這是因為世上沒有投資顧問能百分之百完全理解你的想法,也沒有顧問能24小時與你在一起深入了解你。他們也無法知道你的所有過往經歷、經驗和背景。所以,他們的建議至多只能作為專業參考。投資者必須對投資和風險管理有自己的認知和觀點,並與顧問保持合作夥伴關係,配合個人情況。

👉🏻 請登入,這是追夢投資人會員專享的金牌🏅️精彩BLOG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