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多位國內的老客戶朋友聚會時,他們不約而同也談到一個共同的話題:
“近期,大量的國內視頻都在談論外國經濟不佳、政治局勢動盪,而中國相對穩定安全。因此,大量資金湧入香港尋求避險,香港股市似乎也會受到提振。”
我表示,根據我的理解,如果國際資金真的需要避險,現在一般會選擇前往新加坡,而不是香港。此外,“資金避險,因此來香港買港股”的說法實在令人費解。
無論發佈短片視頻的人背後的動機,是想引導國內資金流入香港股票市場接盤,還是真心希望國內投資者獲得豐厚回報,所謂的肥水不流別人田也好,我真心的跟他們說,香港股票市場歡迎你!
監察港幣美元是否快將脫鈎方法
上週二,我為一位即將退休的觀眾解答了關於在擔憂港幣與美元脫鈎的情況下是否應該將港元資產轉換為美元資產的問題。文章中詳細說明了,雖然貨幣轉換相對簡單,但每個人的實際情況都有很多需要考慮的因素,必須慎重思考。
在過去的十到二十年間,港幣與美元脫鈎的話題至少在我的記憶中出現了十多次。每當市場熱烈討論這些問題時,很多外國和本地投資銀行就會大力銷售針對港幣兌美元貶值的期權產品,而每次發行商都能賺得盆滿缽滿。根據我的多年觀察,這些產品的銷售高峰往往出現在投資銀行業務較為低迷的時期。
最近,關於港幣與美元脫鈎的話題主要是由大量已移民的網絡紅人(KOL)在不同媒體上分享脫鈎觀點,並推薦“最划算”的港幣兌美元方法,包括開設海外證券賬戶服務。他們主張這種方法既可以實現美元兌換,又可以迅速將資產轉移到海外。他們認為這樣做幾乎無風險,最壞的情況就是將美元兌換回港幣。激起他人的恐懼、將問題推向極端,然後提供表面上無痛的解決方案,這是一種非常常見且有效的營銷策略。
雖然我個人認為對中國和美國政府而言,香港保持聯繫匯率在政治和經濟上對雙方利益大於弊端,短期內出現重大變化的可能性相對較低,但這僅是我的個人看法。實際上,不同投資者對特區政府捍衛聯繫匯率決心的理解不同,加上在不同時期會在不同渠道獲得不同資訊,很難分辨真偽,產生疑問是很正常的。因此,我們需要客觀的數據及方法來判斷在可見的將來,脫鈎機率是高還是低,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人云亦云。學習避免人云亦云的習慣,是投資的基本功。
通常,貨幣脫鈎可分為兩類:被迫脫鈎和自願脫鈎。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區別。被迫脫鈎通常伴隨著貨幣大幅貶值,而自願脫鈎一般會帶來貨幣大幅升值。
首先,讓我們討論最令大家擔憂的被迫脫鈎,因為這種情況通常意味著本地貨幣大幅貶值,進而導致貨幣對外購買力大幅削弱,本地通脹率就會飆升。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必然會引發本地資產信心危機,進一步引發連鎖反應:房地產將遭受拋售,資金持續外流,經濟很可能出現崩潰,恢復則需要十年之久。
通常,本地貨幣被迫脫鈎的情況在99%的情況下都有跡可循。被迫脫鈎的唯一可能性是投資者因缺乏對本地經濟前景的信心,持續拋售本地貨幣並兌換成掛鈎貨幣,例如美元。當本地貨幣不斷被兌換成美元時,美金儲備池的資金將持續流失並最終耗盡。一旦無法兌現固定匯率的承諾,本地貨幣將被迫脫鈎。整個過程通常是漸進式的,很少會在一夜之間發生。
在被迫無法兌現固定匯率承諾之前,全球三大評級機構通常已經對相關政府的長期主權評級發出預警,甚至大幅下調評級,表明這些地區政府的信用和財務狀況已開始惡化。
回顧近代史,最近一次大型本地貨幣被迫與美元脫鈎的事件發生在2001年的阿根廷。以下是標準普爾在2001年對阿根廷評級進行下調的時間和幅度:
- 2001年5月:將阿根廷的長期主權評級下調至BB。
- 2001年6月:將阿根廷的長期主權評級下調至BB-。
- 2001年11月:將阿根廷的長期主權評級下調至B-。
(注:BB代表高風險,非投資級別,坊間稱之為垃圾級。)
2001年12月20日,阿根廷正式宣布本地貨幣與美元脫鈎,比索匯率實行自由浮動,隨即貶值了35%。
讓我們來看一下香港特區政府目前的長期主權評級為AA+,前景正面。這個評級與美國政府的評級相同。
除了關注評級機構的消息外,我們還需要密切留意特區政府本地債券的利率。通常,當貨幣大幅貶值或政府面臨信貸危機時,本地貨幣利率會異常地大幅高於美國國債利率。目前,特區政府發行的港幣債券利率低於美元債券利率(3年期港幣3.16%對美國政府3年期美元3.71%),這意味著特區政府無需提高利率來吸引投資者購買港元債券。
從客觀和專業機構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港元與美元在短期內被迫脫鈎的可能性非常低。
以上方法可作為未來長期觀察的依據,以客觀判斷相關風險,從而避免受到不實言論的影響。
就自願脫鈎而言,不要低估它的影響力。因為一旦真的發生,貨幣可能會立刻升值20-30%,對於那些持有大量外國資產的人來說,這將是一個沉重的財富打擊。由於篇幅限制,我們將在星期五繼續進行相關討論。
星級⭐️問與答
問:
一年前左右,黃生分享了對小米造車的看法,一年後的今天,市場大都質疑小米造車的決定是否正確,加上現在新能源車競爭激烈,可否分享下你對小米造車的看法有否改變?
答: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討論過小米創始人雷軍深刻洞察手機產業前景,並憑藉小米模式進軍電動汽車市場。有些人誤以為小米只生產純電動車,但實際上,雷軍已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他們的主要研發方向是符合國家政策要求的智能電動車,當中重點包括自動駕駛及導航功能,他要做到讓任何人看到“米車”會發出“WOOW”的尖叫聲。到今天為止,市場上並沒有公司銷售智能電動車。
事實上,大多數國內電動車生產商並未擁有成熟的自動駕駛智能技術,包括比亞迪,因為這涉及大量人工智能計算和測試。有人認為小米缺乏製造汽車的經驗,但事實上,製造電動車並不困難,因為已有大量專業人才具備相關技能(就好像當年生產手機一樣)。自動駕駛智能AI才是關鍵,而在這方面,除了Tesla持續投入研發和測試外,幾乎沒有其他主要競爭對手。根據雷軍所說,智能電動車實際上越來越像是電子產品的一種,而論電子產品創新、優化、生產、研發、維護,小米是屬於頂尖的。
小米未來一旦成功進入市場,自動駕駛汽車將使駕駛變得非常輕鬆(例如自動導航、自動泊車、自動避障、自動尋找最快路線等),這將吸引近千萬“米粉”,並解決國內許多害怕駕駛的普通民眾、婦女、年輕人和年長者的痛點。雷軍的策略就像2011年推出小米手機時一樣,儘管當時市場上已有眾多低價智能手機,推出之前被世人所嘲笑,但小米就是與眾不同,結果創造了小米奇跡。
當然,股價走勢與資金是否持續流入香港有密切關係。如果資金不回流香港,即使業績優良,市盈率也不會高。但只要資金回流,如果上述情況真的發生,外資將熱衷於這類故事和企業。就像過去一樣,我相信外資重返香港股票市場只是早晚問題。
最後,值得強調的是,即使雷軍對小米造車充滿信心,他也坦言不知道這次二次創業是否最終會成功。因此,相關股票投資風險很高,投資者無論多看好,也應該在投資組合中將其比例控制在相對較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