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不因價格下跌止蝕 這是價值投資本質

黃智文
昨天說到以技術分析入市策略必須以價格或所產生出來的訊號嚴格執行止蝕, 不能有例外, 這是鋼一般原則, 是長線用這個策略獲取盈利的關鍵。好的交易員在累積經驗後, 一般都能在錯誤行情中比一般人更早止蝕, 因而大大減少虧損, 而造成長遠更高的利潤。昨天亦提到若每次止蝕都千篇一律固定某個百分比作為股票下跌時的止蝕位, 這是業餘朋友的做法, 交易效果長線必然未如理想。

另外, 昨天說到巴菲特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投資高盛證券優先股的例子。當時普通股股票價格在他買入優先股後不足兩個月, 由126元下跌到47元,跌了63%, 從高位$250, 更是下跌了81%。當時優先股的理論值最少下跌50%以上,但他並沒有進行任何止蝕。
為什麼他不Cutloss? 難道他不怕自己計錯數? 當年優先股附上的認股權證設定在126, 即代表巴菲特當年也認為高盛證券 最高從$250 跌下來, $126已經是高盛證券普通股遠低於估值吸引的買入價, 而結果是之後兩個月內股價下跌至47元。

他不怕高盛證券和其他對手一樣倒下來? 若倒下來他這50億美元一定化為烏有, 即使不倒下來, 當時市場正在預期金融海嘯的影響將會是數以十年計, 就像日本的銀行, 往後10多年都沒有盈利並持續虧損, 股價好大機會進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他的優先股在這些情況將會變成一文不值。

如果這兒的觀眾與我一樣有親身經歷過2007-2008年金融市場的大動盪便會明白當時的情況:各國政府, 包括美國自己,也手足無措, 大家連存錢在花旗銀行,匯豐銀行,中銀香港,東亞銀行都會擔心倒閉, 很多保險公司也面臨危機, 即是說我們的人壽保險有機會全部失效,就知道金融市場信心簡直是崩潰, 香港股票市場連續很多天不停下跌900-1000點, 當時很多從業員都在想這樣下跌的速度, 再過多十多天恒生指數不就會變“0’? 真是度日如年, 哀怨聲四起。 因此巴菲特的行動可以說是99.99%投資者當刻不會做的事。(若要比較, 我會認為這半年香港股票市場的行情相比起當年的情況就等如:2008年是海嘯級的風暴, 而這半年香港的股票低潮只能說是過雲雨而已。)

價值投資的精神就是, 當股票價格遠低於合理的估值, 在符合其他包括非量化的條件下就會進行投資, 因為你相信有一天當市場重拾信心行情變得樂觀是,這間公司的股票將會最少回升至合理估值甚至更高。 買入時刻,當然包括利用大眾的恐慌或悲觀情緒, 不問價錢沽出的時候。 世上冇人能準確判斷大眾會否在這刻或是明天,還是要連續一個月才終結恐慌或悲觀情緒, 現在的水平會否持續惡化, 惡化到哪兒才是盡頭等等。 在以上情況下, 股價一般都會持續下跌。 既然是利用大眾的恐慌或悲觀情緒而買入有價值的東西, 怎可能又因為大眾的持續悲觀或恐慌,股價因此而持續下跌怕虧損而沽出, 這完全是自相矛盾的。

價值投資的朋友如何進行風險管理?

第一:深入理解和應用價值投資的朋友, 非常清楚他買入的股價的margin of safety 是否足夠, 即是折扣是否足夠來彌補風險。 例如, 一間公司管理非常完善, 擁有足夠的資源, 管理層非常可靠和誠信度非常高, 但因為行業進入低潮而遭到大型拋售, 股價持續下跌。 價值投資的朋友就會假設行業持續在低潮, 它現有的股價其實代表了什麼, 而它在正常情況下的估價理應是多少, 多少折扣你認為已能足夠彌補相關風險, 然後你就知道現在是否“抵”買。

有些情況, 即使股價持續下跌, 持續恐慌, 也永遠不會出現 “抵”買, 例如公司的管理層一直都不務正業或某些事件反映他們缺乏誠信, 公司管理不完善, 長期財務狀況未如理想, 在行業缺乏競爭優勢等等。 即使他們擁有資產, 他們也可以是完全沒有投資價值, 即時股價下跌99% 也未必會投資。

因此,風險管理對於價值投資的朋友是在買入當刻以較低的價格來實現, 這是其一最關鍵的。 與技術分析完全不一樣, 價值投資從來都不會高追, 高追的風險和低價買入的風險是完全不一樣的。
第二就是投資項目必須分散和互相關連度低。

由於篇幅較長明天再續。

(以上內容謹供學術討論之用,不是任何股票推介,投資風險承受人人不同,投資前必須作獨立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