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股兩大動力 新保單及投資收益

黃智文
看財經版的市場傳聞就好像看娛樂版的明星新聞一樣有趣,娛樂程度很多時候差不多會笑出聲。

昨天多個傳媒說大陸股市和香港股市上升是因為有傳國家隊入市,說到繪型繪聲,好像他們親眼看着國家機構撳掣下單一樣。「橋」真的不怕舊,只要市場大部份人依然是急功近利,喜歡不勞而獲,投資建基於氣氛,手上錢財虧損了又有新子彈(大鱷只喜歡有肉的動物,無肉的他們看一下都覺得浪費時間)這些招數過去20年不停重複、重複再重複。

上年年尾市場不停重複説共同富裕,涵蓋所有行業,市場說差不多中國企業賺錢就會被中央充公,外資實牙實齒地說「毫無投資價值」,當時市場人人都相信,股市天天在下跌。我當時就在唱獨腳戲,說港股黎明快到了,只是黎明前相當黑暗,有些網民還笑我「香港股市有黎明?叫埋劉德華郭富城出嚟啊笨」

只是過了不到一個月,我們好像去了另一個星球,以上所說的幾乎再沒有人說,換來的是市場傳來國家隊在沒有股市危機情況下蜂擁入市支持(這些任何人永遠都找不到證據說是或者不是),而香港股市眨吓眼今早已升至25,000點樓上,1月1日至今天依舊是2022年全球主要股票市場回報最佳的地區。

國家一直都不太在意股市上落(除非到了極端狀況),不會無端端特別為股市護航或打壓,所有政策都是為實體經濟需要而執行,至於股票市場如何反應,是升還是會跌,從不在他們考慮當中,這一點與美國資本主義社會不一樣。所有中國政策消息大都放在枱面,只是有心人如何根據市場節奏,影響傳媒(包括YouTube, facebook), 重點推介哪一個政策/事件,再引導大眾以正面還是反面來觀看,繼而影響投資情緒。香港市場較細,八九成朋友都是賭徒,賭徒情緒最易受影響,這些策略萬試萬寧。

如昨天說,未來短期內市場上會越多這類的傳聞,使市場升完又跌,跌完又升。大眾以為持續上升時,可能又會急跌,令高追的朋友怕出現上年情況(因這些記憶依然新鮮)而在低位沽出止蝕;當他們沽出了,股市又急升,他們又怕破位而追入。連續好幾次,很多賭徒不停左一巴右一巴,繼而就會放棄,休息。然後有機會大行情就會啟動。

説回今天的主題。昨天說到,一般市場經濟復甦初階段,都會忽略其實在加息周期,保險股的業績一般都會持續向好。

每家保險公司都通過承保獲得保費,佔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保險公司僱用精算師,他們使用統計數據和數學模型來評估保險不同情況所涉及的財務風險。一旦評估了財務風險,就可以創建具體的保險計劃,為每種類型的保險計劃設定保費。但這部份不能賺太多,因賺太多保單欠缺競爭力,沒有人來投保:但賺得太少,做埋唔夠蝕錢。因此大家會發覺在正常情況下,很大部份的保費收入是用來應付保險支出和相關費用,即是理賠和各項成本,有點像左手入右手出。

保費收入為保險公司帶來了很多現金,這些現金在公司提交保險索賠之前不必支付。而公司一般會預留了一些儲備金,以確保他們有足夠的資金來支付短期內預期的所有索賠,剩下很多錢就作投資。一般這部份佔收入比例三份一左右,但佔了非常重要的盈利部份。因為這是一般保險公司最重要賺錢的核心。保費收入越多,作為投資的原材料便越多,得出的投資收益也相應提高。

保險公司估值詳細而言還有很多需要理解,但作為一般投資者簡單明白這兩點已足夠。

全球經濟逐步復甦,一般在經濟環境比較好的時候保險銷售會更容易。另外,經濟好,息口一步一步上升,全球大部份資產的回報率都會逐步提升,包括債券收息率及很多長線投資的項目。這些造就保險公司能夠在不同的領域獲得的投資回報持續向上。若有些保險公司長期都能證明他們有能力持續提升保單收入,又能證明他們擁有卓越的投資能力,這些一般都能在經濟復甦的過程中大幅跑贏大市。

保險公司良莠不齊,有些投資能力相當卓越,但新增保單增長相當緩慢;有些保單增長持續穩定強勁,但投資回報乏善足陳。要兩者兼備絕不容易,這些股價一般很少會特別平。但其實又不需要一定兩者兼備,最重要是了解清楚他們的投資取向,若他們投資資產板塊很大機會會持續攀升,而他們的股價現在又是非常低賤,也一樣可以考慮。

以上思考觀點已足夠各位追夢投資人在市場上根據自身的條件尋寶。至於選擇那一間,請自行做功課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