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場 悲喜交集?
在分享我對2023年投資市場的看法前, 想先說說:
“當我們觀看別人寫的投資前景看法時,怎樣做才讓自己獲得最大利益?“這個議題。
相信每一年的年初, 大家都會觀看不同機構不同朋友發放對新一年的投資市場的看法作為參考。我也不例外,市場上屬於一級的投資銀行報告及頂級經濟學家的看法我一定會看。
市場上,絕大部份朋友當觀看這些資訊的時候,都會將焦點集中在這些投資報告前景的結論部分, 即是什麼資產到最後是升還是跌, 這是大眾標準心態和做法。 很多人連中間的分析部份都不看,直接跳過,有些甚至看完結論部分後, 立即心癢癢, 怕錯過機會, 立即買入或沽空。
有經歷的投資人一定會發現,一般朋友如果純粹單靠這些看法進行投資,結局一般會是慘淡收場(或獲利一兩年後便有一年輸鑊金)。 原因好簡單, 因為這是別人的智慧。
一般當我們投資純粹依賴別人的智慧及看法時, 投資買入之前會是充滿信心的;但當投資買入之後, 你在等待過程中,內心會在不同市況出現貪婪, 然後又出現憂慮,擔心及懷疑。特別是當相關資產由一點,去到另一點中途,出現大型波動的時候,一般您會不知道如何是好, 繼而做錯決定。
根據多年經驗,投資組合最終獲利與否, 95%是建基於你自己的能保力和投資智慧, 純粹使用別人的投資智慧幫不了你, 因為最終面對恐懼和貪婪是你自己, 不是別人, 除非你好像我認識的富豪舊客戶,他們擁有家族辦公室幫他們全權負責投資事項。
懂得統計學機會率計算的朋友會比較了解, 一般對一整年投資前景的預測, 結論部份一定是經過三至四個因素的假設,例如:朋友的看法是A的因素較大機會發生,加上B,C和D的情況預期出現,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資產E的走勢預期是上升/下跌多少等。假設A,B,C和D 互相是獨立,而沒有互相影響的情況下,朋友認為ABCD這些因素較大機會發生, 例如每個因素發生的機率是70%(這已是非常高的),四個因素一起出現而產生E的投資結果的機會是:70% x 70% x 70% x 70% = 24%。是的,只有24%。如果每個因素發生的機率不是70%,而是60%(其實這已不低),4個因素一起出現而讓E預期走勢發生的機會率更只有13%。
看到嗎?如果我們把我們的注意力,只集中於結論部份E, 對自己的意義不大。 因此,我看任何報告都不會把重點放在E,而是放在A,B,C,D 獨立因素上,了解及學習到原來ABCD是對E有影響的,包括什麼情況下會有什麼影響等等, 好讓這些東西成為自己的智慧,長用長有。 在漫長的投資路上, 肯定會用得上。
我認識的大部份成功的投資人, 為什麼他們在股票市場最低潮的時候不會恐慌沽出, 而是耐心等待; 他們在市場最貪婪的時候能夠冷靜獨立理性賣出,絕不受氣氛影響而加入追貨, 絕對不是背後有任何高人提點或觀看了一份只賺不賠的報告,而是因為他們一點一滴累積了大量投資智慧。 即使他們觀看的投資市場和大部份散戶觀看的,都是同一個市場,同一個行情,但是他們所看到的“東西”卻完全不一樣。
“滬港通,深港通創下有史以來最大流入香港資金的紀錄”,這個在2020-2021年初媒體的標題, 擁有不同投資智慧的人,看到同一個事實,同一個標題,在當時的投資看法和所做的決定會是南轅北轍,結果當然是完全不同。
我很喜歡-位城中富豪與我的一席話,“我們所看到的世界, 其實只是我們自己所認知的世界。 我們自己的認知能力去到哪兒,我所見到的世界就會是怎樣“。 這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看到機會, 其他人卻看到危機(無論別人如何的說); 為什麼有些人看到危機, 其他人卻以為看到機會(無論別人如何的說)。
把握每一次機會提升自己的投資智慧, 每一點提升就像獲得了一塊磚頭, 一塊一塊磚頭累積,到最後就會建成一條通往投資成功的大橋。 這條橋是需要自己建的, 任何走捷徑, 偷工減料也不行,要 麼不是大橋倒塌, 要麼就是大橋永遠都建不好。不要奢望世上有人把這條橋建好給你, 這個世界絕對不存在這樣。
2023年的投資環境 悲喜交集?
中港股票與美元走勢關係密切, 美元走勢與美國經濟息息相關。 因此,我們先看看美國的情況。
2021年尾我預期由於美國和西方國家從疫情中恢復正常, 通脹基數在2020-2021年實在太低, 因此預期2022年以加息通脹為市場焦點。 另外,美國股票在2020-2021年早已進入狂牛階段, 兩年一共上升了接近40%以上, 全球散戶當時正極度興奮地不停追逐。一年前在美股狂牛最後階段發文千叮萬囑切千萬不要聽信銀行經紀人推介貸平錢買美股的諗法, 當時分享過,因為我在街上已不是第一次聽到十分年輕的保險從業員,竟然能夠琅琅上口推介美股如何的好,建議他的客人買入保單後抵押貸平錢買股票, 既得到保障, 又可賺錢。這些都是非常典型市場將出現問題的階段。因此,當時看淡2022年美股這是十分自然的, 沒有太大的難度。當時我也分享了我們可以使用2015至2018年美國退市加息時美股的表現作為參考, 上一篇文章已說明在2022年美國大市的跌幅和個別股票的跌幅與2015-2018年期間退市時近乎一模一樣。
2023年就真的沒有這麼簡單, 過去的歷史已很難再”照抄“來作為參考。 首先,2018-2019年美國當進入量化緊縮後,不久就放緩計劃了。 而利率加到2018年底就停止加息。當時沒有通脹標題,通脹不是聯邦儲備局要解決的問題。聯邦儲備局純粹要解決的事情是美國經濟增長當時開始減速的問題。 因此,現在的背景真的有所不同,而不能與當時直接相比。
另外,大家現在觀看任何機構投資者的分析報告,市場現在已預期美國將會在2023年進入經濟衰退,這一點大家早已有所防備。 而美股已經從高位下跌接近20%, 最高更達到25%, 基本已滿足正常熊市回調的水平約27%,而大量較少型的科技股更從最高位下跌70-80%。再加上利率已由0%在9個月內加到4%以上, 遠遠高過上一個周期的頂峰, 在成本高而回報出現重大負數的情況下,市場上貸款買入美國股票的倉位, 這些最脆弱,最難有防守力的朋友,早已拆除/ 被逼拆除,因此,美股市場現在肯定沒有2021年尾那麼擠迫,那麼極端。再加上, 根據歷史,一般總統選舉前一年是整個總統任期內股票表現最強勁的時段,現在正正準備進入相關階段。當一個市場不太擠迫, 又有政治誘因, 當某一個時間某一些誘因出現, 市場會突然變得非常樂觀, 上升動力可以是相當強勁。
但今次更為複雜的是, 聯儲局由以往退市,加息,到量化緊縮, 整個過程一步一步,分階段進行,耗時約四年;這次卻不同,在9個月內做了以往要4年的工作,而利息已高於之前半倍以上。由於利率還在加,量化緊縮繼續加碼進行,市場的實體流動性將會持續大幅萎縮,要知道,股票市場上升趨勢一般都需要大量流動資金才能持續出現。而市場一般 對資金需求最強勁的時段一般是在半年結前後,或在第三季結束的時候。高息存款, 高息企業債券, 實體經濟等,都同步與股票市場競爭資金。 一般而言,在嚴重缺乏資金的情況下, 當某一個時間某一誘因出現, 市場會突然變得非常悲觀, 下跌動力可以是相當恐怖。
說到向好向悲的誘因,2023年美國的通脹究竟是屬於邊類? 星期五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