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金融炸彈 誰會是兇手?
星期一說到加息退市對股票市場的負面影響。息口就像是一個炸彈, 如果沒有點火,它自己本身不會爆炸,它可以一直不爆炸。 而歷史告訴我們, 總是會有人點著引爆它。 何謂引爆? 就是一些事情摧毁投資者對資產價格評估中的企業盈利預期。 當這部份出現了, 一個股票周期就會正式完成, 全新的周期又會再啟動。 究竟這個炸彈會否在2023年引爆?
首先,說清楚, 綜合過去這麼多年的歷史, 世上沒有人能夠準確說明什麼事會引發這個炸彈爆炸, 或點火的人是誰。 因為很多時候到最後一刻我們才知道。 這個情況就好似偵探小說電影裡, 估估誰是兇手一樣? 真正的兇手很多時候你如何估也估不到。 因此如果要花太多時間去估誰是兇手, 倒不如做好準備, 當炸彈爆炸的時候, 我們如何反應把握時機更為實際可靠。
現在環球的背景是這樣的:
2023年美元利息極大機會會維持在高位(最少是在上半年), 這個水平是10多年最高的。 美國房地產市場以至全球大部份地區的房產都正開始冷卻, 相信冷卻速度將會持續加快。 歷史說明,一般溫水煮蛙式緩慢加息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比較輕微, 因為大家都會有時間適應。但這次是,一年內由接近零大幅上升至5%水平, 這就會產生直接負面影響。 房地產這個行業很特別,它本身帶動周邊很多產業, 包括原材料生產、耐用品訂單、人工工資、 信貸服務, 零售業務等等。
另外,由於西方國家的疫情復常的經濟紅利逐步消失, 大部份中小企業家本來就不會再像往年一樣輕易貸款來開拓業務。現在利率大幅提升,極大機會傾向較保守。 這不只是美國的情況, 以上現象在加拿大,英國,整個歐洲、澳洲、紐西蘭等地方也陸續出現。 而英國率也先確認了陷入衰退。
當我們觀看另一主要經濟體中國,它持續實行防疫政策, 連iPhone生產也陷入困境就知道, 中國在未來半年的經濟增長也會傾向較為緩慢。 即使是 在2023年開始逐步復常, 中國也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恢復大型增長動力。
另一方面,我之前也有分享過大部份新興市場地區在經歷了疫情的打擊後本身財政狀況就是比較脆弱, 全球的旅遊業依然是非常低迷, 他們的財政狀況不能樂觀,尤其是美金外債, 絕對是一大難題。 還有, 俄烏戰爭現在依然膠着,還沒有結束的機會。
另外,由於西方國家的疫情復常的經濟紅利逐步消失, 大部份中小企業家本來就不會再像往年一樣輕易貸款來開拓業務。現在利率大幅提升,極大機會傾向較保守。 這不只是美國的情況, 以上現象在加拿大,英國,整個歐洲、澳洲、紐西蘭等地方也陸續出現。 而英國率也先確認了陷入衰退。
當我們觀看另一主要經濟體中國,它持續實行防疫政策, 連iPhone生產也陷入困境就知道, 中國在未來半年的經濟增長也會傾向較為緩慢。 即使是 在2023年開始逐步復常, 中國也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恢復大型增長動力。
另一方面,我之前也有分享過大部份新興市場地區在經歷了疫情的打擊後本身財政狀況就是比較脆弱, 全球的旅遊業依然是非常低迷, 他們的財政狀況不能樂觀,尤其是美金外債, 絕對是一大難題。 還有, 俄烏戰爭現在依然膠着,還沒有結束的機會。
以上這一切只是一個背景, 但這是屬於較為完美的大型波動背景。 當沒有市場意外的問題發生, 這些全部都能夠透過時間慢慢消化和解決, 未必引發金融市場的動盪。 問題只是當有些我們想像不到的事情發生, 這可能只是市場謠言, 可能只是市場誤解, 以上全部就會成為助燃劑, 一發不可收拾,立刻全面摧毁市場對企業的盈利預測, 美國股票歐洲股票就會出現非常大型的波動。 因此做好準備,做好功課,是有必要的。
經濟和政治是互相掛鉤的。 共和黨現在的話事人基本已是特朗普, 在今次選舉當中, 代表共和黨的絕大部份都是特朗普的忠實追隨者, 依據他的精神行動。特朗普正一步一步透過不同方法部署再次入主白宮。 若果今次選舉共和黨獲得大勝, 參議院,眾議院都由共和黨控制的話, 他便有更多的資源左右美國大局。 從來不按傳統章法做事的特朗普, 特別喜歡行灰色地帶使橫手, 到時他會如何利用他在議會,聯儲局,政界及商界內的龐大影響力呢? 特朗普的思維是先想好結果, 然後無所不用其極達到這結果。你認為美國經濟股票在2023年持續向好,他在2024年入主白宮的機會高,還是相反,美國經濟股票在2023年出現凶險,他在2024年以救世主的姿態入主白宮的機會會較高? 無論是在資本主義,還是在社會主義社會裡, 一直都是先政治後經濟。
還有,千萬不要忘記,世上還有一股有實力而百分百願意暗地裏全力協助他的強大力量。 這就是與他“friend過打Band”的普京。
以上只是給大家一個可能性作一個參考, 若果不發生,當然皆大歡喜, 人人是贏家。 但假若發生了, 做足準備的人, 就會是超級大大大贏家。
金牌投資錦囊1.0完整版,已上架!
「100%*投資失敗的人“死因” ,都與違反錦囊內的忠告有直接關係。」
* 數據根據過去20年與超過一千名投資者合作的經驗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