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派消費券在即 你會看零售股嗎?

黃智文
之前答應大家會在今年第一季,會把所有過去的文章整理並放在互聯網上免費供大家搜索參考。差不多搞掂,相信在這個月內便可完成。最近有很多朋友問關於ETF,加息影響,利率倒掛的問題,很多在過去近一年的320多篇文章內也有詳細說明,到時可自行搜索作參考。

作為投資者, 要觀看的是未來。市場價格是要用來利用的,不是受他操控自己的心情。 你要問清楚自己,行情下跌會否被人入屋收樓封艇?會否沒錢開飯交租交學費看醫生?持有的資產是否假的,完全虛的?是不是想今天買明天就賺錢?若真的如此早就不要作長線投資決定,與行情無關;若不是如此,就不要受外來資訊行情影響心情,更不應無時無刻看着股價(除非想趁低吸納)。

每一次大行情過後,結果都是富人越是富有,窮人越是窮困。表面風光實際瘋狂槓桿投資的朋友,特別想一朝發達的,其實都是窮人。富有的朋友在任何時候都會作冷靜分析,思維獨立於整個大市行情。就正如任何人都知道當刻市道非常低迷,大部份朋友心情非常惡劣,陷入恐慌當中。特別是過分槓桿投資的朋友,無論是大額槓桿物業生意投資,還是股票金融商品(沽空商品)資產類投資,都出現滅頂之災。一般誰捱得過風浪,誰就是贏家。

同一時間,很多非常低調的富豪卻默默在市場上吸納資產,很多實力雄厚的私募基金正不斷收購沒能力維持的企業持有的優質資產,家族基金開始大手吸納優質的股票,當然也會大手買回自己的股票。他們看的不是在當下發生中的行情,而是看行情發生後下一個大行情。只有較長線投資,在價格低迷的時候買入優質資產,過程中不被動搖,將來的回報90%以上機會都是相當可觀。世事萬變不離其中,只是很多人沒有經歷過,或是當事過境遷才會理解。我過去見證太多例子,每次他們做法都一樣,而行情過後結果都是一樣。

早幾天到超級市場買蘋果, 看見無論冰鮮冷藏櫃, 食品乾糧架, 新鮮肉類售賣點一掃而空, 畫面和在網上見到烏克蘭超市的情況照片一模一樣。 昨晚「靜雞雞」 出去便利店買樽裝熱維他奶「嘆吓」, 平日繁華的食街竟然「黑麻麻」, 食店全部關閉, 這條街十多年來第一次變得這麼冷清。 細心看一看, 不少店舖上的招牌都被拆除了。
好明顯現在是香港零售市道的冰河絕望時期。

在大家過去兩三個星期大幅減少外出的情況下,根據香港大學最新的估算, 第五波香港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數的最高峰好大機會已過, 而政府公佈的確診感染人數雖然十分高,但人數開始明顯回落(當然, 確診了自行痊癒沒有申報的人數是多少真的不得而知, 但我傾向相信大學的醫學估算模型)

國內大量專家來到香港協助, 也實地提供了大量意見。 他們當然會把最仔細的情況報告給國內最高領導, 而整個指揮好明顯基本是由兩位副總理負責,香港所有部門實際是負責執行。 因此大家發覺最近開始,一切都是以國內專家所說的為準。可以想像,香港將會全面根據國內標準進行防控, 相信這也是在疫情退卻後香港和內地實行全面通關的最有利條件基礎。

之前「傾極都傾唔到」全面通關, 次次都不了了之,好明顯是因為國內專家不太理解香港的情況, 也深信香港處理疫情的能力「不靠譜」。 現在整個衛生防護策略都是由國內專家,長時間現場提供意見和指導, 當大家標準一致, 國家放心了。 將來若通關,國內居民也更會安心。 再加上國內傳媒持續不斷報道香港的情況非常慘烈, 十室九空的照片在國內廣泛傳播, 人的天性最喜歡鋤強扶弱, 將來到港消費支持香港, 義不容辭。 這個情況與當年2003年香港SARS 後國內居民來港消費也有這種強烈心態。 每次香港出現災情或大事過後, 中央總是會給香港多方面的經濟政策支持,促進消費每次都是其中一個最重要招式。

上一年四大會計師行之一KPMG 首席經濟學家總結全球過去歷史發生天然災害的結果是這樣的:
「歷史數據表明,自然災害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通常都是短期的,經濟常呈現出V型走勢。受災害破壞和市場情緒影響,經濟增速通常在短時間內大幅下跌,但隨著災情逐漸得到控制,市場情緒回歸平穩,之前被暫時壓抑了的消費、投資等需求會得以釋放,從而帶來經濟的反彈」

香港大部份零售股在過去一兩年跌得相當慘烈, 2019年社會運動開始, 到現在2022年疫情爆發最高峰時期, 都處於長期挨打嘅階段。 很多企業股價都 下跌了六至七成, 最近大部份也宣佈分店要停業。 現在絕對是這些企業冰河時期中的冰河時期。 隨着財政司司長四月份開始發放大額消費券,疫情過後會否迎來曙光?

請分享你這一刻對以下哪一隻零售股最有興趣?請分享你的看法。

1. 大家樂(341)- 5年高位下跌了54%
2. 周生生(116)- 5年高位下跌了45%
3. 莎莎(178)- 5年高位下跌了77%
4. 周大福 (1929)- 五年高位下跌了18%
5. 長線不看好,保留現金最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