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佔太多太重 富豪們見過鬼都怕黑

黃智文
今早阿里張勇發內部信,CFO 新朝代正式交接舊朝代(Maggie已擔任了15年),戰略正式升級成為多元化自理,其中新成立中國數字商業大板塊,分管天貓淘寶等等由戴珊負責,因她是1999年創始人「18羅漢」之一,擁有卓越非凡的能力。這部份業務正正就是馬雲之前所說,一間可跨越無數挑戰的企業,必須要有一個天塌下來也能賺大錢的業務(這是十五年前李嘉誠教他的),因此所謂的「自理」,就是由最可靠而有能力的人擔任領旗手。另外蔣凡統領海外數字板塊,他是以戴罪立功之身,必定珍惜這個黃金機會。張勇在集團內一直就好像蘋果公司的Tim Cook角色,他信中一句「風雨同行」並署名「逍遙子」,已足夠觸動全國24萬阿里人的神經。一般只關注股價升升跌跌,從來沒有成為過真正的投資者,一定會認為我以上所說的是無聊事,因為這些對短期股價表現一般沒有太大影響。但作為投資者,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持續關注業務發展和價值的重要事情,因為一般這些部署正代表企業業務正由「守」的階段,逐步準備進入「攻」的階段。以上任命和執行經這一個月準備,2022年1月1日生效。(由於今早價位已到達我個人目標,因此我自己再買入部份,今天買入的 平均價是111元。⚠️和上次一樣,股價並沒有出現任何明確技術分析見底跡象)

昨天說到,由於有本地偏好home bias 的投資盲點,很多香港投資者主要只集中看在港交所上市的股票。因此,很多朋友都會認為值得投資的股票好的選擇實在不太多,造成往往買一隻香港上市的股票都會買得很重。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是往往出事就在這兒。

事實上,我在三年前也有做過詳細的數據分析比較。過去20年大部份時候,以恒生指數作為基礎,對比世界各地主要已發展市場以風險和回報比例計算,香港恒生指數遠遠不及美國股票市場,甚至是歐洲股票市場指數吸引。簡單說,即是同樣冒一個單位風險,恒生指數給你的回報遠不及成熟市場指數。可能你會問,它在行情好的時候不是也升得很快嗎?有些時候恒生指數給你的回報看似很高,但事實上你是冒着極大風險才得到的。這解釋了,當在高位接貨,往往要比人家花多很多時間才恢復。當然,香港這個情況並不是特別地差,實際上與其他新興市場長線而言幾乎都差不多。

若你能夠跨越到這個home bias 的投資重大盲點,嘗試研究觀看香港以外股票或其他金融資產的機會,幾乎可以肯定你的整體投資回報表現將會脫胎換骨,你的心情也會變得充滿希望,絕不會是天天愁雲慘霧,膽戰心驚,孤注一擲。

以上這一切對很多人而言都是不容易的,也絕不是一朝一夕立刻理解到,很多朋友甚至可能現在才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分享。說到這裏你可能心裏有無限個原因反駁我以上所說的。這正正是我在2007至2015年面對很多富豪客戶的時候的遭遇。

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當年10個香港富豪8個都會將用作投資的金融資產90%投資在香港股票,餘下兩個接近100%,他們都會認為自己對香港股票市場瞭如指掌。當年說什麼分散投資到其他地區,說什麼home bias 是一個投資盲點,他們認為我在阻住地球轉。

結果,2008年發生了美國次按危機,爆發金融海嘯,明明是由美國那邊發生,理應主要摧毁當地市場,結果人家最多只跌了40%左右,恒生指數由32,000跌到得返10,000點,跌咗70%。當年指數都跌成這樣,更何況很多個別股票?很多跌足九成。有些人即使做了少少槓桿,也即是百分百輸掉。隨後,美國和歐洲大部份指數都在2013年突破2008年的高位,香港要在2018年才剛剛去到那個水平,然後又掉頭下跌。

經歷了2008年這個災難,10個富豪當中6個在2009年開始執行財富分散,把焦點放在全球股票投資上;餘下四個堅持主要投資港股。

結果,他們又經歷了2011年歐洲債務危機。明明問題在歐洲,歐洲股票市場被摧毁才對。結果,香港股票又是跌得最「甘」,下跌了40%。剛才說的四位富豪中有兩位,終於信「邪」,也執行了全球股票投資策略。餘下兩個繼續堅持重倉港股,認為不可能港股長期這樣的。

結果,他們又經歷了2015年美國討論加息、大陸股票觸發熔斷機制。明明問題又不在香港,但港股最終又是跌得最「甘」,又是下跌了接近40%。今次真係成日見鬼,終於真係驚黑,最後兩位都正式改變投資策略,成為全球股票佈局的忠實fans。

在2016年當時我手上100%富豪已全部執行全球股票投資策略,直至今時今日,無一不讚賞當年他們自己作出的英明決定,因為在執行新的投資組合配置之後,真的做到我和他們合作最初時答應他們會盡力做到:他們年年賺錢年年笑。最近這幾個月,即使他們的港股投資組合表現不佳,也沒有影響投資組合的表現,今年依舊獲得非常卓越回報,與我依舊談笑風生。

另一方面,分散投資也是對你整體財富一個重要的保障。試想想,若你在香港或國內工作,你的主要收入已經和香港經濟或國內經濟掛鉤;若你已買入香港房地產,這部份的資產也是直接與香港經濟和國內經濟掛鉤走勢掛鉤;若你連你的金融投資組合,包括MPF,都是投資在中港股票上,那你基本上一切一切都與這個新興市場直接掛鉤。你可以從這個角度想一想你整副身家和收入100%都在承受單一地區風險是不是真心願意呢?

在個人金融資產長線投資組合中(不是說短線交易倉位),港股佔的比例多少當然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不能一概而論。但我過往一般都會為客戶訂立不超過25%作為基礎,20%至25%其實正正就是大部份亞洲區家族辦公室常用的指引(而全球世界性家族辦公室,他們傾向不多於5%,甚至更少)。而訂立這個比例之後,大部份客戶都能一步一步順利執行,並沒有太大問題。

一般最大問題,最難的部份,就是最初作出重新部署的決定。

(以上內容只供學術討論之用,不是任何投資推介建議,每位朋友承受的風險不一樣,投資前必須細心獨立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