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單隻公司債券最易忽略的風險

黃智文
還記得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之前,大部份外資和本地銀行都有交易員用銀行資本來「坐盤」,當他們覺得市場平的時候會自行買入,或貴的時候會幫銀行沽出,幫銀行賺取投資收入。當你要買入或賣出的時候,債券交易員會開價,維持秩序。

金融海嘯發生之後政府對大部份投資銀行和本地銀行大幅收緊資本要求,基本上大部份銀行已經很少很少以上可以坐盤的交易員。現在買賣單隻債券很多時候,交易員需要在市場幫你找對家。有些比較冷門名字很多時候找了好幾天也沒有對家,這些真的是有價沒有市。

在比較波動的時候,問題就會特別大。例如2020年3月份,當股票大幅虧損的時候,有些人需要補倉,想著可以沽出單隻債券獲取現金來填補缺口,萬萬想不到市場流動性突然緊張,沒有人即時願意接貨。(這種情況就好似買了牛證,當股市突然波動,想立刻沽出平倉走人,點知發行商不開價,只能沽給買入價放到好遠,排隊執死雞的散戶朋友),結果原本值80%票面值的債券,到最後無端端被逼要在50%沽出。當市場在一兩日回復平靜後,流動性重新出現,該債券又回復到80%市價成交。睇見都心痛💔

不過話分兩頭,有足夠資金做足準備的買家,只要機會一到,總是能勝人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