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投下一票 信任阿里始終如一

黃智文
今天早上阿里巴巴股價再次進入在香港上市以來新低的範圍(請留意在美國並非新低,因它在2016年之前已在當地上市),繼我在早前180以上買入它的股票後,今天在$135再買入部份。

只是相隔半個月左右,由之前95%的市場傳媒唱淡阿里巴巴,到現在應該是99.9%不看好它。在這一刻,可能我是碩果僅存的唯一一位依舊信任阿里巴巴的網上頻道朋友,過去半年發生的這一切依舊絲毫無損我對它的信心。

任何人在這一刻都能說出阿里巴巴二三十個股價負面的因素,包括國內針對互聯網監管收緊,共同富裕,網上金融服務政策收緊,更嚴謹的個人資料蒐集,反壟斷.… (有興趣留言可說出更多)。與其他互聯網公司一樣,他們現在持續積極配合和執行國家相關的新政策,努力地適應這個新常態中。

說到底為什麼阿里巴巴看似受的影響最大呢?很簡單,因為他們一直都是最成功的中國互聯網企業(沒有之一)。他的成功一直以來包括在融資上,企業策略上,業務佈局上,現金流管理上,服務創意上,甚至與政府關係上(表面上直至去年十月止),他們的管理一直都處於世界一流水平。他們一直以來的成功完全不是僥倖。雖然我也看好騰訊,我一樣有買入他的股票,但從整體業務佈局策略上,阿里巴巴遠遠優勝於騰訊, 論業務我一直認為風險騰訊遠遠高於阿里巴巴。

過去一年,國家積極在整個互聯網相關的行業,包括反壟斷政策上持續實施新的方向,目的不只是要這個行業能持續長久健康地發展,而是最終能讓中國經濟能借着新科技持續走強,進入新階段。始終中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行政主導計劃經濟為核心,因此在這方面的政府實施的監管措施可說是摸着石頭過河,世上沒有可完全直接參考的例子,有些時候一開始可能太嚴,有些時候可能一開始太鬆,需要try and error,從而一步一步在過程中找到平衡點,企業必須做到在政策找到平衡點前生存。

所謂整個互聯網相關行業,即是指主要利用互聯網發展的行業,包括網上購物,外賣速遞,物流,網上金融投資,網上保險,網上貸款,雲端科技,網絡遊戲,影視平台。阿里巴巴由於在營運、人才管理、創意、科技甚至融資能力、口俾遙遙領先對手,幾乎在所有以上不同的領域都是近乎龍頭,既然每個行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政府的「摸着石頭過河」的新監管,當然受的影響最大最廣泛。而其他互聯網企業包括騰訊,一般最多只受一兩個範疇左右的影響。

正正阿里巴巴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遠見,它在上年在11月中國準備啟動互聯網監管大風暴前,已完成人才交接,集合資金,文化傳承,企業框架整合,甚至透過旗下不同的阿里系來籌集資金等。即使經歷了接近一年的政策壓力,帳戶資金依然非常充裕,輕鬆面對幾百億的罰款,過千億的共同富裕的項目,標普今天依舊確認阿里巴巴A+信貸評級,展望依舊穩定,事實證明絲毫無損他的財政實力。

這是非常重要的,因債券融資是企業融資最低成本的方法,最高成本融資是發行股票,這奠定一間企業最關鍵時刻的成功與失敗。
任何風暴只要在風暴來臨前有前瞻性地做足防禦措施,防止被風暴摧毁根基,風暴過後必定變得更強。這是千載不變的定律。當然,純粹在熱潮中湊熱鬧而出現的企業將會消失。大家將會在未來半年深深明白我所說的是什麼。

個人策略的備注分享:

我自己當然會注意到從主流的技術指標上,阿里暫時沒有見底跡象,因此和以往我自己買入新鴻基,匯豐,騰訊,小米,7226一樣,都是使用中長線倉位的資金,即每個投資項目目標時期在1年1個月至3年不等。這部份的資金也包括外國股票,核心美國指數ETF, 債券基金等等。這些投資的考慮都會比較側重價值投資和定性分析方向。根據經驗這些投資策略最適合投入於暫時depressed而有前景股票,非常適合繁忙的朋友。因為既然一開始已打算作較長線投資,就不需要天天關注他的走勢。

而之前文章提及的,短線部署美股板塊ETF(買入/沽出),就與其他短線投資,包括黃金/商品/外匯期貨及其他期權期貨投資(long/short)工具作三個月至一年以下的投資使用同一資金倉位,非常倚賴技術指標或量化計算分析。這部份就與一般交易員的做法相似,不太適合生活繁忙工作忙碌、非常在意短期波動的大眾朋友。

當然這一切建基於任何板塊或個股都不能超過投資組合的8%。大家也會留意到其實連策略,也不能只使用一個,因任何策略在不同時候都有不同的表現。

從我過去親眼目睹無數的例子深深體會到,只靠一隻股票,一種投資工具,單一的投資方法以獲取遠超市場回報一般是幸運;合適地分散股票,投資工具,投資策略,在有充足的風險管理情況下而得到豐碩的投資回報,這需要投資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