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策風險 中性轉初正

Aug 1 / 黃智文

中國政策風險 中性轉為初正


近日,香港股市經歷了一場強勁的反彈,從7月24日的18300點迅速攀升至今日的20300點,這個6個交易日的上升幅度為10%。盡管這種增幅令人振奮,但從全球投資的角度來看,今年的香港股市表現仍屬於全球最低之一,整體上升幅度僅為2%,在全球50大股票市場中排名第42。相比之下,美國、日本、越南、台灣、韓國、德國、歐洲和法國等國的指數回報率均在15-30%之間。因此,香港股市只是在“追追追”落後,是正常合理不過的事。


然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中國的經濟政策正式在7月24日轉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清楚指出中國經濟現在問題所在,就是“當前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外部環境復雜嚴峻。”這是屬於最高領導人政策的一錘定音, 正式扭轉過去中國政府一直認為解除動態清零,社會面復常,經濟全面起飛的期盼及估計。這正與我在1月8日發表的今年第一個youtube短片及後續分享的文章的估計不謀而合,從人民幣匯率和國內息口走勢作判斷,與大部份香港國內媒體唱反調, 一直指出國內經濟肯定不似預期。


中國的經濟政策主要是行政主導,這意味著政策將直接影響大多數中國企業的盈利和前景。如最高領導人認為經濟走勢勢頭良好, 一般就是社會經濟刮骨療傷的好時機, 股票市場的政策風險便偏向負面;如果最高領導人認為經濟狀況一般,股市的政策風險可能會處於中性,有時會出現好消息,有時會出現壞消息,市場將會上下波動;如果最高領導人認為經濟面臨風險,那麼國內政策可能會逐步放寬,這對股市來說,政策風險是正面及利好。因此,政策風險始終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可能帶來災難,也可能帶來財富。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多次提及,今年香港股市的向下波動主要源於美元的強勢,這使得資金傾向於流出新興市場。而股市上升的動力則來自於中央政府對經濟風險的認識,停止了對市場信心有損害的改革政策,並逐步推出了許多有利的政策。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中央已經停止了那些損害市場信心的改革政策,將政策風險從去年的負面轉變為今年上半年的中性。在7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之後,政策風險從今年上半年的中性轉變為初步的正面。對比起2022年的前三季度和今年上半年,這對中國和香港的股票市場是有利的,有助於對抗美元可能再度強勁的影響。


然而,我們還不清楚最終中央將實施何種具體的政策,以及其力度大小。但我個人認為,並不會像胡錦濤時代那樣立即進行大規模的刺激,而是會分階段推出,初期可能較為溫和,後期可能會更為強烈。傳統上,中國刺激經濟的方式主要是增加政府建設和基礎設施投資,這些都能迅速產生效果。但到了2023年,中國的基礎設施已經相當完善,僅依靠這部分已無法解決所有問題,因此政府表示要刺激內需,這無疑是一項大挑戰。


中國人與美國人不一樣, 美國消費市場主要是現金和信貸額帶動, 信貸額帶動佔了動力的60%-80%。中國的消費市場主要由現金和儲蓄驅動,而非信貸。中國人並不傾向於超前消費,認為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因此,中國人是全球儲蓄率最高的民族之一。連續幾年的疫情影響使得人們對財富安全的警覺性大幅提升,積蓄以備不時之需現在更是重中之重。再加上房地產經濟在過去一兩年被大力打壓,大量相關企業倒閉,例如恆大地產一直對就業市場的影響每年達到30萬人,還有其他房地產產業鏈的影響。在這種經濟和就業信心不足的背景下,要刺激消費需要非常大的政策推動力。


因此,我認為目前的政策風險屬於初步的正面,因為初期的政策力度可能會比較一般。當他們稍後發現經濟困境比預期更為嚴重時,那麼政策風險可能會全面轉為正面。目前,我們需要繼續關注美元的走勢和油價的上漲。油價已突破81美元,一個月內上升了22%,直接影響到美國的通脹。汽油價格在一個月內上升了18%,這對於大家普遍認為通脹已經完全受控,加息周期即將結束的預期,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問:很多時候觀看股票, 往往錯過了它的低位,然後就不敢買入, 這種心態如何管理?


答:

這種心態在許多投資者中都很普遍,也是困擾他們的一種思維模式。然而,當我們深入思考時,先問自己:在股價低點時,你是否記錄下了當時想買入的原因?以及最後決定不買入的原因?請記住,僅靠事後的回憶是無法得知真相的,必須在當下記錄下來。


那麼,當初的決定是基於技術分析給出的訊息,還是基於基本面宏觀分析的判斷,認為獲利的可能性或比例較低,因此選擇不入市?或者,你是完全依賴自己的直覺,隨意猜測?


如果是前者,從單一交易或投資的角度來看,這並無大礙,只需繼續學習,積累經驗;如果是後者,那麼問題就大了。因為即使你買入了,你也不知道應該何時賣出,依賴感覺的策略最容易受到市場的操控和影響。更重要的是,這種完全依賴感覺的策略是無法複製的,即使這次成功了,你如何處理接下來的20次交易呢?


另一個問題是,大眾投資者常常追求尋找絕對低位。如果尋找絕對低位只是出於興趣或樂趣,作為一種娛樂方式,那當然沒有問題。但如果投資獲利必須依賴尋找到絕對低位,那麼世界上可能只有一個人能夠成功。


投資獲利的關鍵是在相對低位買入,並在相對高位賣出,而非追求絕對低位。有很多例子可以證明,即使你在接近絕對低位的時候買入,這是難得的機會,但很多人在股價上升後過早賣出,或者再次出現低位時也未能賣出。因此,投資獲利始終與相對高位賣出和相對低位買入有關,只要你有相關的策略和方法,並長期應用,你就會更理解這個道理,並能遠離這種迷思。



👉🏻 請登入,這是追夢投資人會員專享的金牌🏅️精彩BLOG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