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撤辣說明 危機逼近?

Mar 1 / 黃智文

全撤辣說明 危機逼近?


星期二分享了文章說自由行城市新加入青島西安消息,我認為市場對此預期過份地高,本地零售股例如莎莎178 是被炒高了。 市場在星期三四立即冷靜下來,莎莎從高位回落了12%, 資金真的是來去匆匆!


財政司司長在星期三公布了財赤預算案,並宣佈全面取消實施了超過10年的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 當中的語氣與2023年10月22日行政長官李家超宣佈施政報告時大不同,為何會這樣呢?


回顧大公文匯網剛在特首公布施政報告後的2023年10月26日報導,特首李家超說相信減辣已取得最佳平衡,可保持市場穩定。網站當時引述消息人士,在平衡刺激交投及防止炒風重臨的風險之間,作出的減辣決定。


事實上減辣在11月已開始起到刺激交投作用,整體物業註冊宗數由未減辣時10月份只有2,938宗,大幅提升到1月份的4401宗,升幅達49%。


另外,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10月26日在《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有關推動經濟和金融發展及調整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的記者會的開場發言:


“資產市場方面,住宅物業市場過去兩年經歷了明顯但有秩序的調整。二○二三年九月樓價較二○二一年九月的歷史高位下跌約17%。成交量由二○二一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約6 700宗,一直縮減至今年第三季平均每月約3 100宗,而今年首季為約4 700宗、第二季約4 100宗。跌市時交投量大幅下跌,也反映市場並沒有出現恐慌性拋售。”


根據財爺的邏輯,“跌市時交投量大幅下跌,反映市場並沒有出現恐慌性拋售”,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香港樓價指數10月份是322, 一月份是306, 下跌了約5%,而一首加二手住宅物業交投是3702, 比起他在10月時說的相差無幾, 一樣屬於跌市時交投量大幅下跌, 屬於沒有出現恐慌性拋售。


為何只過了4個月, 突然不需要再平衡刺激交投及防止炒風重臨的風險,市場也沒有出現他定義的恐慌性拋售, 政府現在卻緊急撤銷全部辣招?


理由好簡單, 中央及特區政府相信已經意識到危機正在逼近,以特區政府的財務狀況, 如果巧遇未來一兩年全球經濟再次出現不景氣,或者再一次遇上像COVID事件,很大可能會出現財務信心危機, 後果不堪設想。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說到,受經濟增長較預期慢、資產市場偏軟影響,本年度綜合赤字預計高達1,016億元,這其實已經包含了去年發行的600億債務收入,而計及發債後的財政儲備預計只有7,332億元。根據財政預算案,特區政府會於2024年一共發行接近1200億元新債券,包含發行這債券收入後,預期仍會錄得481億赤字,到時財政儲備約有6851億。


回顧近年細心計算,如果沒有發行債券(即撇除因發行債券所得到的收入計),2019/2020年實際綜合赤字是184億, 2020/2021年實際綜合赤字是2700億,2021/2022年實際綜合赤字是162億,2022/2023實際綜合赤字是2058億,2023/2024實際綜合赤字是1740億,而2024/2025 預算案中的實際綜合赤字是1680億; 看見這些赤字數目真的是觸目驚心! 與2019年前簡直是兩個世界!


讓我們看看2019年以前的情況,當年沒有發行債券/不計發行債券下,2013/14實際綜合盈餘是218億, 2014/2015實際綜合盈餘727億,2015/2016 實際綜合盈餘是144億,2016/17 實際綜合盈餘是1111億,2017/18實際綜合盈餘是1490億,2018/2019 綜合盈餘是680億。


在不斷發行債券的情況下,2024年底相比起2018年我們的財務儲備預期也要消耗了一半, 速度快得實在讓人驚訝! 因此若不再想辦法, 例如若再出現全球經濟減速, 又或者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貿易戰再大力打,香港經濟增長失速,特區政府財政情況將會非常令人擔心!政府財務狀況直接影響投資者和本地居民信心。


在財政預算案中,你會發現財政司總動腦筋也未能找出立竿見影的財政收入來源,在開支不能大幅削減的情況下,只能走回頭路,希望通過攪活房地產交易市場大幅增加收入,否則長久下去香港將會變成中國政府的負擔。


然而,特區政府的如意算盤是否這麼容易就能打響? 發展商及經紀只說全撤辣的好處(當然他們可能多了很多生意),其實全撤辣有沒有重大的負面效應呢?


下一集我們再來探討。



【以上內容謹供教學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 請登入,這是追夢投資人會員專享的金牌🏅️精彩BLOG 詳細內容。